操辦一場宴席看著不起眼,卻相當的占時間,尤其是京城人生地不熟的,沈氏光是去找合拍的雇工、再與他們磨合,都廢了不少時間。
這時候,沈氏就覺得,還是閨女貼心又靠譜啊。
沒錯,哪怕沈氏嘴上說的是宋老太太做指導工作,她做具體工作,但事實上,宋老太太隻是“高屋建瓴”地發表了一番“要讓群眾們吃好喝好地離開”之類的空洞談話,剩下的就都是沈氏的工作了。
沈氏身邊沒有用慣了的小秘書白穗,又沒有用順手的胡家婆媳和李婆媳,是恨不得拔根汗毛變出三五個自己來統籌安排這種種活動,最後把宋筠抓了壯丁。
要說辦一場宴席最困難的是什麼,其實不是擬定菜單,也不是采購食材,而是給每個菜都取個好聽的、能證明這是進士宴的名字,以及安排座位。
第一個就不說了,哪怕是現代,高考後的升學宴,都得把豆豉肉片炒苦瓜叫成“寒窗苦讀十年書”,更何況是古代呢。
要體現文化底蘊,還要有巧思,那就不能搞“拿來主義”,直接用酒樓裡製式的進士宴食單,而是得進行本土化創新。
宋筠拉著兩個哥哥,還有一個表哥,苦苦思索了好幾天,這才擬出一份聽名字就覺得吃不起的菜單。
宋筠做這件事的時候,很難不想到紫薇的那些“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之類的菜名,然後忍不住一邊回味,一邊把劇情給兩個哥哥講了一遍。
結果被挑出了一堆邏輯bug,宋箴恨不得立刻化身無情的碼字機器,給宋筠示範一下話本情節該怎麼寫才顯得真實動人。
菜單擬好了,確定坐席安排就成了頭等大事。
這事自然是沈氏為主,宋筠輔助。
考慮到趙家因為少還了李家一塊布以至於兩家有矛盾,再考慮到陳家因為半夜趕工修補瓷器以至於影響了孫家老太的睡眠質量、從而讓兩家老太太不對付,等等亂七八糟的人際關係,安排座次的時候就得謹慎再謹慎。
這是招待街坊鄰居的宴席,相對而言還比較輕鬆,更要緊的是招待身份更高一些的客人。
比如祁家一家人,和給過宋念幫助的鄭翰林的老友們。
也得給晉王的外祖家下個帖子,好歹是買賣過酒精方子的關係,即使人家不回來,麵上也得做到位了。
宋念想了想,又添了唐知府的大哥一家,他和王琦、趙雁林三人考中之後,唐家也曾派人來請他們去做客,倒不是為了拉攏,不過是結個善緣。
人家請他們去做客了,那自家辦宴席,也得通知一聲。
還有,那位因為宋念發現火情而被及時救治的老舉人的兒子隨父親在京城養病,也曾為了感謝宋念而上門拜訪過,這次也得請。
像宋念在郊外的學舍認識的同年和教授們,同樣得下帖子邀請,表明心意。
這麼一盤算,雖說自家在京城住了還不到一年,新結識的人還真不少。
多數都是隨著宋念的身份變化,而讓宋家有資格和人家進一步結交的人家。
其中多數人家都給麵子地來參加了,雖說不是大家長親至,但也安排了家中的子侄帶著妻兒帶著賀禮來表明態度。
於是,宋策兄妹三個的社交圈都有了不約而同的提升,原本還是和鄰裡鄰居家的小夥伴來往,如今也能隨著這一場宴席,逐漸和京城的官家少爺小姐來往了。
宋老太太和沈氏也是如此,即使宋念如今還是白身,沒有正式的官職派發,但也能帶著家裡的孩子時不時去參加一些聚會了。
就連胡伯,如今再出去采買食材日用品,也能和一些小官小吏家裡的下人一起拚個單、以批發價買點東西了。
等著家裡處理好宋念中進士後引發的一係列事情之後,宋念也終於等到了關係到他仕途開局的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