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再一聽說唐家也要去秦州,而且品級沒提沒降,還是知府,宋筠真的腦海中冒出來大大小小許許多多個問號來。
這個任命的含義是什麼?和晉王有多大關係?折射出什麼政治意圖?周家把這件事告訴自己是什麼意思?對自己的工作開展有什麼影響?
宋念聽到這消息,也瞬間冒出了這些問題。
可惜並沒有人給他提供準確的答案。
宋念隻能寄希望於皇上對土豆的推廣的確頗為看重,也不介意和晉王同處一府多年的唐大人去周家的地盤上工作,達成進一步深入合作。
從好的角度來看,這是不是說明晉王上位的概率更大一些呢?畢竟當爹的都願意把深信的心腹綁給他。
帶著一份好消息,和一份好壞未知的消息,告彆前來送行的人,宋念一家、陳春花祖孫倆、趙雁林兄弟倆、王琦父子倆,踏上了回晉州府的旅途。
去京城的時候是初冬,冰雪初現,寒風淩冽,一行人帶著對陌生都城的種種想象忐忑而來;離開的時候卻是初夏,草木蔥蘢,清風拂麵,一行人稱得上是滿載而歸風光返鄉。
這不僅僅是季節不同心情不同帶來的錯覺,事實上,這次回程,他們這行人受到的禮遇的確超過了之前的出行。
他們跟了一戶大商人的車隊出行,他們需要宋念幾個的進士老爺名頭,宋念他們需要他們的安全性,雙方一拍即合,即使隻是由祁家搭線,雙方並不熟悉,卻還是搭夥一起走了。
車隊的管事夥計車夫加起來也有幾十人,一路上都恭恭敬敬,笑臉相迎,比去京城路上的林金寶家的商隊的態度還要好。
不僅如此,就連進城投宿的時候,幾乎是前腳進了城門,後腳就有機靈的去通知了領導,然後就是一波又一波的接待。
品級和宋念他們相當甚至更低的官員們,自然是最熱情的,誰也保不準日後會不會有用得上人家的時候,尤其是還有個在戶部做官的王琦呢。
品級高一些的中等官員們,也樂得結個善緣,雖說不至於親自前往接待,但派心腹送個賀禮名帖、體貼地安排好食宿,還是可以的。
這種經曆,到了晉州府境內就更多了。
都知道他們三個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姻親遍布,肯定是樂於和當地官員打好關係的,當地官員也希望晉州府出身的官員越來越多,在關鍵時刻能夠幫扶一把故土的百姓。
比如,即將到戶部赴任的王琦,就是目前最用得上的人脈了。
而宋念他們,事實上也是如此,對其他地方的官員宴請,覺得困乏了還能推脫一二,到了晉州地界,卻是推脫不得。
就這樣一路走一路認識新朋友、吃酒席,等回了府城,都已經九月份了。
也就是古代交通不便,就是朝廷,除了急任命以外,不會對官員的赴任規定得太死,遲半年一年才上任的官員大有人在。
不然這種六月份拿到官印,九月剛回老家,可能十月才能上路的行為,怕是分分鐘要被以瀆職而懲罰了。
出門在外,千好萬好,珍饈滿席,都不如回家的雞毛蒜皮,清粥小菜。
一行人本想靜悄悄地回家休息幾日,結果可能是這一行的動靜實在不算小,到府城之前,和他們有交情的人家都收到了消息。
比如王璞一家、宋箴的嶽家、沈家,這都是最親近的人家,早早就差人在城門口等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