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走親訪友(2 / 2)

倒是沈氏聽說丈夫想幫扶自己娘家,覺得如果哥哥嫂子同意的話,可以把大侄子帶在身邊。

須知,不同地區,不同氣候與飲食習慣,往往會引發不同的病症。

比如西南地區風濕多,北方地區心疾多。想做名好大夫,跟著名師學脈案學方子固然重要,走遍大江南北去見識病例也很重要。

沈家外祖父年輕時很想外出遊曆,可惜當時養家要緊,而且那時候也比較動蕩,出門太危險。

沈楓則是胸無大誌,老婆孩子熱炕頭,也舍不得一走就是好幾年的。

到了沈誠這裡嘛,倒是很有可能會同意。

跟著宋念他們一行人出發,安全性有保證,帶著田滿也方便,反正沈氏是一定會去的,田滿去的話,還能有個照應。

沈氏把這話一說,劉氏頭一個就答應了,她不是把兒子拴在裙擺才放心的母親,主要是她膝下孩子不算少,田滿還剛給生了孫子,她也沒什麼精力多關心大兒子。

既然有這麼好的機會去長見識,又是在親姑母身邊,那怕啥,去唄!

沈誠也欣然同意,甚至勸說妻子也跟著去。

田滿嫁過來之後,雖說還沒從新媳婦的身份過渡出來,就懷了孕,但也多多少少跟著婆母和祖母學了點婦人病的基礎。

她為人穩重,坐得住,又細心,還是挺有天賦的,一入了門,也覺查出趣味來,能隨著丈夫出去看看,也是願意的。

去了沈家一趟,就撿了一個大夫和半個醫學生,可以說是滿載而歸了。

第二站是鄭翰林家,其實也是應該早點去王家的,但這個時候師父的分量是很重的,有些時候不遜色於生身父親。

很多師父對親傳弟子比對親兒子還好呢。

怎麼說呢,大概就是覺得,兒子是生理意義上的延續,而徒弟是精神層麵上的傳承者吧。

這種觀念,尤其是在文人中盛行。親兒子和自己政見不同,還不至於太憤怒,親徒弟如果和自己立場相悖,那恨不得老死不相往來了。

於是,在給王家傳了消息後,宋家一行人就急急去了鄭家拜訪。

這下子,宋筠感覺到不同來了。

很明顯的是,鄭梅的爹娘態度熱情了很多,甚至是有點小心翼翼,還時不時旁敲側擊起婚事來,似乎是怕宋家對這門婚事有所不滿。

畢竟,宋家和祁家訂親的消息,鄭家作為雙方的橋梁,也是早早就被送了信回來的。

當年鄭祁兩家結親,還算相當,如今鄭家已經沒人在官場了,就顯得不如祁家了。

連帶著,鄭梅好像也弱於在京城的表姐了。

宋筠被鄭梅拉著手去她的房間小坐,也從她的話語間的喜意中感覺出一絲憂愁。

唉,這就是古代女孩子吧,哪怕鄭梅還小,但也敏銳地意識到了這一點:

在夫家的待遇取決於父兄的出息與否,在娘家的臉麵取決於夫家的身份。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