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筠下意識地這麼想。
宋策想了想,搖頭,他和這兩人也都認識,總覺得不太符合他對這兩人的印象。
陳某因為出身原因,在書院也受過一些看中出身的同窗的輕視,就連夫子,都有帶著有色眼鏡打量他的。
大概是這樣的原因吧,陳某很有些與人為善的老好人作風,就連那些欺負過他的同窗,他都不會對外多提對方的不良行徑,更何況是對他一直不錯的宋箴呢?
像這種對外傳播流言,並不難查,趙樺多關注了兩天都能鎖定來源,更何況是長輩介入呢?
所以,不管陳某對宋箴是不是真的羨慕嫉妒恨,都不至於主動去做這種明顯得罪人的事情。
反而是另一位,葉瑾的表弟,被家裡寵得有些“快意恩仇”,還“四肢發達”,有可能會因一時之氣而不管不顧地發泄出來。
當然,這還不是全部信息,說不定這幾個人之上,還有個主導者呢。
好歹是有了頭緒,可以順著往下查了。
趙樺湊了個熱鬨,也繼續幫忙打聽消息。
幾個人假裝背著長輩去調查,其實也沒瞞得住。
宋念當然不能任由彆人欺負自家兒子了,雖說對著孩子們說得很寬容,讓不必繼續追究,事實上他也在默默關注,想看看幾個孩子能查到什麼地步,他再決定要不要出麵。
不過,最後既沒用得上宋念出麵,也沒用得上幾個男孩子忙忙碌碌做調查,反而是宋筠湊巧發現了這件事的起因。
這也是個巧合了。
宋家是九月回的府城,原本想著招待一下府城的親朋,就儘快回鄉祭祖,但九月底是晉王的生辰,再加上王雅維生了孩子之後,宋家人也一直沒見著孩子呢,乾脆就多留了幾天,準備參加完生日宴再走。
對晉王來說,今年可以說是比較揚眉吐氣的一年了:
成年了,有了兒子,不再被當做可以糊弄的半大少年;
戰事固然讓人心憂,但客觀來講,卻是他外祖家周家的機會。
沉寂、被打壓、被懷疑,到真碰上事兒了,朝廷也不得不承認,真想保家衛國,還得靠周家,那自然得不能再像之前那樣忽視晉王的可能性。
因此,這場生辰宴,辦得還是挺熱鬨的。
宋筠一到了王府也發現了,比起曾經在唐家的中秋宴上,王家以及王家親戚——宋家所麵臨的尷尬氛圍,這次觸目所及的,多數都是熱情的笑容,是親熱的態度。
固然有宋念、王琦、趙雁林這三人身份不同從前,且都有親戚關係的原因,但也少不了有人開始看好晉王的原因。
宋筠先是拉著趙桐的手找到了之前認識的葉瑾和林語琴身邊,姐姐妹妹地寒暄了幾句,這才找了個人少一些的地方,坐下聊天。
在宋筠隨長輩們去京城之前的那段時間,雖說和葉瑾以及林語琴的接觸沒有和趙桐那麼密切,但也通過信,此時隔了近一年再見,倒也不生疏,很快就聊上了。
趙桐雖說和葉瑾不認識,但,林語琴卻是她大伯娘的娘家侄女,也是打過照麵的,因此氣氛並不尷尬。
宋筠還想打聽一下葉瑾那個娘家表弟到底是怎麼回事,因此話題一直在不經意地往過繞。
趙桐也看出來宋筠的意思,在一旁默默助攻。
蘇家表弟和宋箴是同窗,葉瑾也知道,所以沒懷疑什麼,順著宋筠的話說了幾件事,但用處都不太大,無非是她表弟小時候的頑皮事跡。
宋筠還想繼續問,被趙桐拉了拉袖子阻止了。
宋筠不解,看了下葉瑾的神色,莫名地有些不對勁,帶著種打量和趣味盎然,這個表情,有些似曾相識啊……
宋筠從久遠的記憶中翻找了一下,發現前世的時候,她好朋友和學長曖昧的時候,她也是這種神色……
宋筠一驚,不會吧,不會吧,不會是有人要拉郎配吧?
她隻能迅速閉嘴,轉移話題道:
“哈,我二哥啦,他總說蘇家哥哥和他性格很像,我就挺好奇的,畢竟像我二哥這麼活潑的性子,也是挺少見的。”
林語琴捂嘴笑了一下,看宋筠麵色窘迫,幫忙說話:
“可能哥哥們都是這樣吧,我家也是,大哥穩重,二哥活潑,但他倆還天天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的,舍不得分開。”
這大概就是“老大按書養,老二當豬養”造成的後果?
葉瑾不知道想起來什麼,低垂了眼問了宋筠一句:
“宋家大哥是個什麼樣的人啊?”
宋筠一愣,好像,哪裡,不太對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