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生意上的事(2 / 2)

最初,因為考慮到兩家共同出力,且宋家提供了最初的方子,所以哪怕是借了王家的勢和李氏的人手和鋪子,宋家的分成也不低。

可如今不同了,宋家很明顯是沒什麼精力再關注晉州府這邊的鋪子了,再拿那麼高的分紅,就有些占便宜了。

所以宋念和沈氏主動提出減少自家的分成。

王璞卻有不同意見:

一個是宋家如今也起來了,從當年需要被王家庇佑才敢把生意做大的人家,到可以和王家互為倚靠,那王家的作用性就低了。

另一個是,既然考慮到要去秦州府開分店,那新店肯定是宋家出力更多。

一個覺得自家的分成要降低,另一個同樣,兩家人就跟聚會後搶著買單一樣,互相推拒,看得宋筠恨不得大喊一聲:“你們不要再打了!”

你來我往地客氣了半天,最後的結果是,股份不變,但秦州府新開的分店,要分給唐家或者當地其他人家的分紅,從王家的分成裡扣除。

這其實是變相地提高宋家在分店的分成,自然也能讓宋家更積極地推進這件事。

這是最大的一項生意,此外還有豆製品生意,這就是以宋筠為主的了。

沈氏想鍛煉女兒的能力,也沒上來就提供現成的意見,任由她自己先去和宋安一家商量。

宋筠其實有點為難。

現實點說,這門生意其實更適合當做扶貧項目來進行:

技術含量不高,入門門檻低;

原材料是土裡長的,黃豆的生長範圍又很廣,即使是西北地區,也可種植,這意味著上遊環節的成本被無限壓低;

勞動密集型產業,所需勞動力多,屬於是沒地沒壯勞力的老弱婦孺家庭也可以通過做一些零碎工作賺取生活費。

雖然類似的土特產產業,她還可以在空間再找到不少,可經過驗證的、已經形成小規模閉環的,目前卻隻有這一項。

宋筠是很願意借此幫助宋念在秦西縣開展扶貧工作的。

但也因為是這樣,其實很難帶著宋安一家入股。

而宋筠對這門生意的定義,其實不以盈利為目的,當然不能賠錢,但勢必不會以利益最大化為目標。

但宋安一家又怎麼會願意為宋念的仕途買單呢?即使心裡知道宋念好了他們才會更好,可看著真金白銀被人掙去,隻怕也會心裡嘀咕吧。

這種分歧,一開始或許不會影響到兩家的合作,可日子久了,難免不會產生隔閡。

更重要的是,宋安一家沒有表現出在這門生意上不可或缺性,單靠蘇氏的手藝和管理能力,還不值這份價。

宋筠要拆夥,誰也說不出她的不是來。

畢竟宋安一家最初一無所謂,做豆腐的手藝也沒多高明,如果不是宋家提供錢、提供方子、提供庇佑,宋安一家也掙不了這兩年左右的錢。

可宋筠還是願意好聚好散的。

好歹是同族,宋安還替宋家做著賬房,在他們離開的這多半年來,蘇氏帶著孩子們一直兢兢業業在工作,絲毫不打算糊弄她。

人家厚道,宋筠也不願意太冷酷,還是得把握好分寸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