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癭病(1 / 2)

奶製品行業,對以牧業和灌溉農業為主的地區,是個很好的經濟增長點。

尤其是對於水源不充足的地方來說,雞鴨鵝需要穀實糠麩喂養,豬雖然可以割豬草,但也需要補充一定的穀物,隻有牛羊,那可真是吃進去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

其低成本又源源不斷的獲利模式,堪比“雞屁股銀行”了。

至於放牧和再加工所需要的時間成本?

富人才講究什麼“一寸光陰一寸金”呢,對窮人來說,能把時間換成老人的一碗苦藥湯子,孩子的一塊飴糖,做苦力的男人腳下一雙結實的鞋子,女人做針線時一豆明亮點兒的燈火,那這時間就花得值。

這其中的利害關係,稍微想一想就想通了。

哪怕宋念散了宴後一半的腦袋灌了酒,一半的腦袋糾纏不清地塞滿了一頓飯所得到的各種信息,依然努力留出點空隙去考慮這件事兒。

並且意識到此事的確可行。

不過,再可行,也沒辦法操之過急,最起碼在近幾個月內,他的任務一是穩穩地把土豆讓百姓種下去,二是儘量從縣衙的財政中撥出修理城牆的款項。

這兩件事哪一件做不成,他睡覺的時候都得睜著一隻眼睛時刻注意著府內城外的動靜。

這正合宋筠心意,彆看她叭叭叭地畫了大餅,但實操性如何,她也沒經過驗證呀。

正好,在宋念做彆的事的時候,宋筠可以在家試著做一做,這可不僅僅是做了好吃就可以的,還要儘量讓工序流水線化,讓品質標準可控化。

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做到方便運輸和儲存,不然就是做出珍饈美味,也隻能掙本地人的錢,這經濟完全盤不活嘛。

宋念這邊抱負一大把,卻隻能默默記在小本本上,等著來日再做;宋筠是想法一個接一個,但如何落實還是個問號;倒是沈氏,手起刀落的,很痛快就把自家帶來的積蓄給縮水了——

她買了鋪子和地。

自然,這些置產算入了她的嫁妝裡,為免婆母不平衡,還有一部分算入了宋老太太的嫁妝裡。

於是,隨著日子越過越寬裕,家裡女人們的腰包是越來越鼓,倒是男人們,除了名義上是他們的祖產,就隻剩每個月的零花錢可以領了。

前麵提到過,秦西縣真正意義上,隻有一條主街,也隻有這條街上,開店做生意才能賺些錢,不然收入都不見得抵得上房租的成本。

但作為縣令夫人,沈氏還是很相信宋念的能力的,正好聽說街上有一家人要賣鋪子回鄉下老家,她就很痛快地接手了。

就連價格都沒敢往下壓,生怕為了這點芝麻丟了西瓜。

這鋪子買是買了,暫時還沒想好具體做些什麼生意,主要是最近事情太多,騰不出足夠的人手再去操持一攤子。

而且之前的鋪子裝潢很陳舊了,角角落落積塵也多,得慢慢處理。

正在此時,跟著田家兄弟去鄉下東顛西跑得皮膚都粗糙了一些的沈誠和田滿終於帶著大包小包散發著奇怪味道的草藥回來了。

艱苦是很艱苦的,從他們瘦了一圈黑了一圈的外表就能看出來。但充足也是真的。

其實如今的百姓,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些小毛病,大部分是營養不良導致的。

對這部分病痛,什麼大夫也沒好辦法,隻能說句“儘量吃飽,多吃雞蛋多葷腥”,顯得不痛不癢的。

剩下的就是因為保暖措施不到位引發的病症,比如肺部疾病,關節病,凍瘡之類的,這些倒是讓沈城有了發揮餘地。

但單單隻是如此,並不足以讓他們覺得充足,真的讓人他們覺得不虛此行的,則是秦西縣較為常見的另一種病——癭病。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