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巫又要忙活了,翻出皮子開始作畫,短短一個月,因族長而記錄下來的傳承,即將超越鸞族幾百年來積累的所有傳承,儲備的皮子都不夠用了,真是甜蜜的煩惱。
這片桑林麵積可觀,他們在此處停留了三天才把樹上所有的繭采集完。
足足幾十筐,專門騰出一輛牛車裝載蠶繭。
摘完蠶繭,緊鑼密鼓收集桑樹種子。
桑樹栽種,第二年基本就能小量采集桑葉,秦衍的規劃是,一開始無須大量培育蠶種,物以稀為貴嘛,再說要把絲綢的熱度炒起來,也需要一定時間的運作。
這是一場長期戰,不急。
日子就在走走停停的探索中如白駒過隙,八月中旬,牛車隊曆儘千辛萬苦終於穿過一片狹長的峽穀,正式踏上南方地界。
原始峽穀,路真的是超級難走,很多地方根本無法通過,要靠人工填坑或搬開攔路石,以及砍掉一些樹木才能勉強通行。
也是皮糙肉厚的野牛抗造,這要是家牛,估計早熬死在路上了。
如果不從峽穀走,他們就需要翻過一座陡峭的山脈才能抵達南方,那更難。
出峽穀前,秦衍讓每位族人在臉上自由創作,抹些草木灰和植物汁,遮蓋他們天生麗質的容顏。
顏值是負擔,崛起之前低調才是王道,
臟兮兮的臉配上破破爛爛的衣服,忽略牛車,衣衫襤褸的形象妥妥就是一群要飯的。
話說,他們也沒有好衣服穿了,僅有的幾套苧麻衣置換著穿,在密林峽穀裡穿行,被樹枝荊棘刮得七零八落。
抵達南邊一切都很順利,收獲頗豐,唯一的遺憾,就是還沒找到小麥的影子,眼看離冬季隻有一個半月,秦衍不敢繼續把時間浪費在找小麥身上。
明年再找也不遲,當務之急,先安頓下來,造房子收集過冬食物最緊要。
又走了五天,隊伍來到一處三麵環山的地界,
環山中間豁然是一塊寬闊的盆地,溪流蜿蜒流淌,
環抱盆地的山峰險峻,山體構造多有巨石,山上樹木稀少,物資貧瘠,泥土粗硌乾燥,一看就不夠肥沃,但秦衍卻很滿意這塊地方。
土地肥沃可以人造,巨石造就的山峰險峻簡直就是大自然賦予的一項防禦優勢。
古代建築城池,選址依山傍水是一大原則,倘若周邊沒有崇山峻嶺,城池似乎是沒有靈魂的,即使是平原地區,也要儘可能的運用遠方的山,這是冷兵時代修築城池,基本的規劃學。
靠山築城,在古代是可以加強軍事防禦的,城池建在山中,與山腰修建塔樓,可以隨時隨地觀察外麵的情況,當有敵人來犯時,可以在製高點射擊敵軍。
在古代的攻城戰中,靠山築城的優勢尤為明顯。
秦衍要走的是經濟富裕路,為未來壯大族群引流,那麼第一考慮的要因
——防守。
你富得流油,必然會引來群狼覬覦,在戰鬥力還未強大起來的時候,族地的安全性和防禦自然就成了重中之重。
有能力創造財富,卻守不住財富,辛辛苦苦創造的一切不過是在幫彆人做嫁衣而已。
聽君一席話,心存小異議的族人立馬就全麵倒向他們的族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