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的像鹽民們,全聽大官人號令便是。
懂的如林衝、魯智深等人,早已知曉他們將會立足此地,也全聽大官人的指揮。
於是吳用繼續:“第二個問題,如何打下立足之地?鹽場有配堅甲利兵的護衛過萬,北麵滄州鹽場此地,可先輕取清池縣、鹽山縣。”
“南麵無棣鹽場,亦有護衛隊五千,可輕取無棣縣。”
“其後南北夾擊,奪取有兩萬廂軍駐守的橫海軍。最後南北合兵之後調轉兵鋒,可取慶雲縣、南皮縣。”
“如此,滄州四縣一軍、棣州一縣即無棣縣,便儘在掌握之中了!”(含私設,詳見作話)
此三年之間,西門卿早已驗證,吳用的‘智多星’稱號可算名符其實。
此時所說,可行性亦極大。
西門卿頷首:“加亮先生足智多謀,所言有理。”
“此時隻定方略,奪城細節稍後再議。”
吳用得到示意,於是繼續說:“第三個問題,如何治理攻占之地?攻占一地後,須使百姓依舊各安其業,使農民依舊耕地,使工匠依舊匠作,使商賈依舊往來。”
“自然,百姓之中若有投軍義士,也理當收攬。”
吳用思考時乃是以安邦定國為出發點,所思所言尚算長遠。
比水滸傳原著中,在梁山時所獻計策,要更加大氣。
當然,這也是實力不同所導致。
梁山上一眾人等皆是孤身被逼上梁山的,身無長物,幾乎個個窮鬼,無錢無勢的。
但西門大官人呢?官居山東提刑所理刑千戶,截止目前,跟隨投奔的百戶十人、兵士近兩千!
本人坐擁財富無數,富甲天下,蓄養堅甲利兵護衛兩萬餘人!
雖世人不知,但他確實具有一方軍閥的實力。
如此有錢有兵,舉事都不必依靠百姓衝鋒陷陣。
自然能以安邦定國為出發點,往長遠了去看。
吳用這麼說,眾人自然更沒意見了。
西門卿也點頭,“加亮先生所言,正是我心中所想。”
於是這一點方略也定下了。
吳用又繼續:“第四個問題,之後又該向何處擴張發展?滄州既穩,便可向周邊蠶食,直至占領山東,而後向西蠶食河北,之後或繼續西進、或南下江南,便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了。”
打仗一事,從來無定數,正是要走一步看一步,眼下還看不清。
西門卿又頷首:“加亮先生言之有理。”
會議廳中,其餘人也無有異議。
又確定一條方略,吳用卻誠實道出:“至於後麵的問題,在下並無好想法,還請大官人示下。”
西門卿表示收到,也未強求,而是環視四周,“諸位呢?可有高見?”
不得不說,西門大官人手下武德充沛,但能出謀劃策的文人麼,竟隻有吳用一人。
……
西門卿等候幾息,見眾人都默不作聲,又時間緊迫,遂自己開口:
“第一,如何管束治軍?細節自有林統領和各位千戶百戶去踐行,我隻一條鐵令:義軍所過之處,秋毫無犯百姓!”
“獲取的權奸貪腐榨取的財寶,均分三份,一份歸被榨取的百姓,一份歸兵士論功行賞,一份上繳入庫。”
“第二,對民眾如何安撫?如剛才所言:行軍時入城後秋毫無犯百姓;繳獲權奸榨取的民脂民膏,三分之一用於百姓;權奸所占之地,儘數均分給無田貧農。”
“至於官府通過西城所,侵占而來的‘公田’,先暫時由義軍統一支配,耕種所得充作義軍糧草。等到除儘權奸,功成事達,萬民得救時,再行還田於民。”
鹽民代表們聽大官人之言,是越聽越激動!
義軍繳獲權奸財寶,有他們百姓一份!權奸土地,儘數分給無田貧農!就連被侵占去的公田,事成之後,也會還給百姓!
“另,廢除各項苛捐雜稅、攤派徭役,隻以田地多寡交田賦,以人丁繁稀服正役,除此兩樣賦役之外,再無稅費雜役。”
亂世是掀翻舊秩序,重新分配生產資料,建立新秩序的最佳時機。
西門卿覺得可以趁此時機,拉低一下貧富差距。
“諸位可有異議?”
“沒有沒有!”
“大官人言之有理!”
“如此甚好!甚好!”
……
在場除西門卿本人以外,再無富人階級,全都是中下貧民階層。
而西門卿所思所言,全是在為貧民攫取利益,他們又怎會有意見?
西門卿於是繼續:“那麼第三,對試圖阻撓義軍的權奸,該當如何處置?”
“在處置之前,首先要辨彆其是否為權奸。具體辨彆之法到時可再行商量。我這裡隻有一個想法以作參考:
義軍俘虜官員後,在菜市場公開審判,由百姓控訴罪行或表揚善行。罪行累累者,當場斬殺;過錯不大者,戴罪立功;有功無過的好官,征辟授官。”
其他的花和尚半懂不懂,但這第三條,最得他心!
“此條甚好!權奸痛快斬首,好官繼續做官!如此可算痛快!”
廳中其餘人也深表讚同,以前都是任由好壞不知的官兒來審他們,常受冤屈,往後他們也要來審一審權奸壞官!
好官繼續做官,壞官當場斬首,如此真是痛快!
至此,西門卿提出的問題,都已得到回答。
相應地,舉事方略也都確立下來,日後都對照行事。
“諸位可還有異議,或者可還有建議?”西門卿最後問一遍。
無人有異議,也無人能說出更好的建議。
等待片刻,西門卿才拍板道:“如此這般,舉事方略便就此商定,日後須得嚴格遵守。若有違者,嚴懲不怠!”
“得令!”
……
接著,西門卿才說:“時間緊迫,我們來說說,如何在今晚一舉拿下鹽山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