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戰,勇氣也。作戰,靠的是勇氣。
或許為了更精準,還可以這樣說:夫戰,勇氣也,利兵也,兵多也,有名也。
作戰,靠的是勇氣,兵器,人數,和師出有名的正義。
而西門卿舉事之兵——姑且以鹽軍(鹽民之軍)來稱呼罷,上述樣樣不缺。
鹽場護衛隊配備的是土高爐煉出的精鋼打造的盔甲刀槍,盔甲堅不可破,刀槍吹毛斷發。此是利兵也。
鹽軍兵力人數上,滄州鹽場一萬五之數,無棣鹽場五千之數,還有幾千鹽民。而北宋縣城的防衛兵力,從水滸傳原著中可知,就是縣尉征集三五百個鄉兵,領著兩個都頭,以維護縣中治安。
因此,即便隻是分兵兩千攻打一個縣城,也大有人數優勢。此是兵多也。
有了利兵和兵多優勢,勇氣便油然而生了。此是勇氣也。
再有鹽軍乃‘除權奸、救萬民’的義軍,是師出有名的。此是正義也。
因此,西門卿所率鹽軍,急行軍兩日一夜便能輕易攻下鹽山縣、清池縣和無棣縣,實屬正常。
而此時,鹽軍舉事之事,竟然還沒有傳至滄州兩萬廂軍的駐軍之地——橫海軍。這也是西門卿選擇分兵並急行軍,以雷霆之勢拿下三縣的意圖所在。
他們要趕在橫海軍出兵鎮壓之前,快速站穩腳跟。
這日午後,西門卿騎在高頭白馬之上,刀尖所指即為南皮縣城門:“半個時辰,拿下南皮縣!衝!”
兩千穿堅甲執利兵的護衛隊,聞令整齊高喊:“得令!衝!”
橫排豎列,整齊劃一地執刀往前衝去!西門卿身先士卒,騎馬衝在最前。
在衝鋒的護衛隊之後,還有兩三百鹽民,按照大官人指揮,用紙張、用木板、用鐵片,做了簡易的擴音喇叭。
鹽民們一手拿喇叭,一手執自備的兵器,邊衝邊喊:
“鹽軍所至,除奸救民!”
“刀劍無眼,百姓退避!”
“繳械投降,罪在可恕!”
“除權奸!救萬民!”
“鹽軍所至,除奸救民!”
“刀劍無眼,百姓退避!”
“繳械投降,罪在可恕!”
“除權奸!救萬民!”……
如此循環呐喊,既告知百姓躲避戰禍,又壯大聲勢。
須臾之間門,鹽軍抵達縣城城門之前。
進出城的百姓早已聞聲而散,城門之前隻餘一地狼藉,和兩個瑟瑟發抖的守城門、收入城費的鄉兵。
就連城門都未關——不過縣城的城門麼,還不及富人家的二門牢固,且牆垣坍塌,欲要攻城,可謂如履平地。
兩個鄉兵雙手握一根棍棒在前,看著衝殺而來的護衛隊,兩股戰戰,隻想轉身逃遁。
但還未來得及逃,高頭白馬便已衝到眼前!
西門卿往馬背上一伏,身勢低下去,揮刀一斬!
去勢已儘,收勢又起,再次一斬!
砍棍棒如切豆腐,兩名鄉兵橫在胸前的武器便短成兩截。
再往深處卻隻劃破了鄉兵衣服,露出前胸,並未傷及鄉兵性命。
“繳械投降!罪在可恕!”
兩名鄉兵‘啪’一下,避嫌一般,趕緊將手中短成兩截的棍棒丟在地上,生怕慢了半拍,下一刀就要把他們從中間門劈成兩半了。
於是城門便如此輕易拿下,接著西門卿策馬入內,鹽軍也衝鋒進城。
進城之後,按照事先所下命令,兩千護衛隊兵分三路。
一路由西門卿帶領,往北直殺縣衙。另兩路分彆由兩名千戶帶領,往東西兩條街道而去,捉拿縣中官吏和鄉紳富戶。
跟在後麵的鹽民們也一分三路,繼續呼喊:
“鹽軍所至,除奸救民!”
“刀劍無眼,百姓退避!”
西門卿早就定下治軍方略:秋毫無犯百姓,此時進城後,也絕不砍殺或騷擾百姓。
又有鹽民齊聲呼喊,因此雖街上百姓嚇得雞飛狗跳,東西灑得一地狼藉,但除了自己驚慌失措跌倒摔傷的,並未有一刀是鹽軍所加身的。
南皮縣並非繁華大縣,由南往北一條主街很快便到頭,儘頭就是坐北朝南、金碧輝煌的縣衙。
西門卿見過許多縣衙官署,有威儀赫赫者,有破敗蕭條者,也有低調奢華者,但金碧輝煌至此的,他還真是第一次見。
可以想見,南皮縣的縣衙班子貪腐囂張之盛。
西門卿對身後一名百戶下令:“帶三百人,繞後攔截!”
越貪腐囂張的官吏,因為壞事做儘而心生暗鬼,遇事時反而越膽小,多半會選擇從後門逃跑。
又對另兩名百戶下令,“各帶一百人,左右圍堵!”
“得令!”
安排堵住了所有後路,西門卿才翻身下馬,手執樸刀,煞氣四溢!
刀尖所指,即為縣衙大門:“衝!”
還剩下的三百護衛,悍勇無畏地衝向縣衙大門!
後麵的鹽民再次氣勢洶洶地呼喊:“鹽軍所至,除奸救民!”……
鹽軍攻城,到抵達縣衙,過程實在太快,報信的人都還沒跑到(如果有的話),等鹽軍到了跟前,守縣衙大門的衙役發現聲勢不對,才關門逃進去。
但縣衙大門在可吹毛斷發的精鋼樸刀麵前,三刀便被砍斷了門後橫放的圓木門栓,‘砰!’然大敞!
門既已大開,鹽軍喊著衝殺進去,
然而,眼前並無敵人。
西門卿身先士卒,帶著鹽軍衝進大門,衝過影壁儀門,又衝進縣衙正院。
才見到幾十個衙役捕快,從後麵衝出來迎戰。
隻是這些衙役捕快,卻畏畏縮縮,雖然在喊在衝,但前排腳下趲步似碎步,若非後麵有人往前以致推他們前行,或許他們更想原地踏步。
這時西門卿一個動作示意,後麵領頭呼喊的鹽民便領悟,帶動其他鹽民喊得更大聲:
“鹽軍所至,除奸救民!”
“刀劍無眼,百姓退避!”
“繳械投降,罪在可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