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農家子的科舉之路手機版:
</br>
讀書的日子是十分的枯燥和艱辛的,要說他以前還能占著自己上輩子的那點底子,比同齡
人學東西學的快,混一個“神童”的名號當當。但是越是學到後麵,所學的知識就越深奧,他
以前又不是中文專業出來的學生,所以現在他要想保持著這個成績,甚至是想走在彆人的前麵
,就必須要比彆人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讀書這上麵。
十年寒窗苦讀下來,以前對他來說晦澀難懂的古文,現在他不僅是要看的懂,還要在這文
字上麵不斷的更深入的鑽研,挖掘出更深層的意思和道理,才能寫出更有深意、讓人眼前一亮
的文章。
到南陽來讀書這幾年,書院裡教學的先生的水平更好,身邊的同窗朋友們一個個都是水平
更加厲害的人物,在這樣一個環境裡麵他想不學好都不行。等到回去了還有傅院長親自指導,
李問是能深深的感受到自己身上背負著的使命和責任。
這幾年在傅院長的親自指導下來,他學的也比從前更刻苦,是以李問也能感覺到自己在讀
書上是有進步的。
“見你這兩日沒來書院,我就想是你家中來人了。這是先生這兩日的講學,我簡單記錄了
一下,你回頭看看。”張宣見到李問回來書院,把這兩日做的筆記遞給李問。他這做筆記的習
慣還是從李問那裡學來的,把先生講過的知識記錄在一個本子上,以方便回去溫習回顧。
張宣是他在南陽讀書交的好友之一,兩個人同窗相識,一起讀書,兩人友情深厚。平時李
問的讀書筆記也會借給張宣,兩個人互幫互助,感情友好。
平常不管風吹雨打,李問都會每天準時的出現在書院,隻有他家裡有人從南陽過來看望他
的時候,他才會向先生那裡請兩天假,回去陪伴家人。因而看到李問這兩日沒有到書院,張宣
就猜測他可能是家裡來人了。
“是啊,我阿爹他來了兩天就回去了。”李問道了一聲謝,接過張宣給他的筆記,而後他
拿出一個小盒子遞給張宣。
“這是什麼? ”張宣接過,好奇的問道。
在張宣疑惑的目光中,李問解釋道,“這是我們家作坊準備推出的新產品,不是給你的,
你拿回去給你阿娘還是妹妹她們用,是塗抹在唇上的唇紅。”
唇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