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農家子的科舉之路手機版:
</br>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苦的永遠都是百姓。
身在京城的李問每日按時到翰林院去點卯上班。
與他同期進去翰林院的不少進士們都調往彆處去當差了,在所有人以為他這個六元也很快 就會調往彆處去的時候,他卻一直留在了翰林院這裡當差,他每日按時到翰林院點卯上班,每 日看看書編編史,按時下班回去。
他們在京城的第一家鋪子開起來了,每日的生意都很好。
儘管他們鋪子的生意很好,但是李問卻沒有毫無節製的擴張他們的生意。李問深明白一個 道理,凡事都要有一個度,做人做事要留有餘地,給彆人留一條活路,就是給自己留一條後路 。在京城這裡,他不過是一個從六品的小官,隻要他不做的過分,彆人也不會和他這個六元過 不去,生意大家一起做,有錢大家一起賺,和平共處,才能達到雙贏的局麵。
所以在家中妹子問他,“哥,我們為什麼不每曰多賣一點東西,要是咱們多賣一點東西, 不是能多賺一點錢嗎?”
“錢是賺不完的,咱們有什麼樣的能力,就做多大的事。你看著京城中有多少的鋪子賣胭 脂水粉的,若是我們把京城的生意都包攬了,讓彆人的店鋪無法生存下去,你說彆人還會不會 允許我們的鋪子開門做生意? ”李問就把這個道理告訴她,讓她能明白這麼一個道理,“有一 句話叫做,生意大家一起做,有錢大家一起賺,咱們的生意才能一直做下去。”
“哦,哥,我明白了。”李謹婉到底明白了她哥的話,所以也不在問這樣的話了。他們現 在每日已經能賺到不少的錢了,按照這樣下去,沒兩個月他們就能把買鋪子的錢賺回來了。
有了她哥的這一番話後,李瑾婉有多餘的時間就用來研究怎麼去調製更好的香水,和熬製 更好的口紅和胭脂,這些都是他們鋪子裡賣的最好的東西,也是最賺錢的東西。
八月一到,沒幾日就是八月十五的仲秋節了。
早在七月底,與書信一起托人送回去的,還有送回去給老師和家中爹娘長輩們的節禮。在 外麵這麼多年,李問幾乎是每隔一月都有一封家書送回家。到了京城之後,李問也托往來的商 隊送過幾次書信回去南陽和家中給爹娘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