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寺廟郎朗,溪流暢暢,龜鶴共舞,四十頭揚,鶴腿龜腿,一百一十二偎,請問裟家,龜鶴幾何?”
蘇琉玉一臉黑線,這古人問個題目怎麼文縐縐的,不就是類似雞兔同籠的一元一次方程嗎?
“世安,去把算籌拿出來,你彆急,好好算算,等確定了再和我說。”沈懷舟好心的提醒。
蘇琉玉搖搖頭,這種題她上輩子上小學就已經學會了。
“龜十六,鶴二十四,先生對否?”
幾乎是題目一說完,蘇琉玉就開口說出答案。
沈懷舟心裡微微驚訝,又出了一題:“以繩測井,若將繩三者測之,繩多四尺,若將繩四折測之,繩多一尺,繩長,井深各幾何?”
等量關係啊。
蘇琉玉點點頭,回答道:“繩長三十六,井深為八。”
如果說上一題讓沈懷舟驚訝,那這一題就可以用震驚來形容了。
原本第一次是想測測蘇琉玉會不會算學,沒想到連算籌都不用直接脫口而出,而第二題,連他開始接觸都要算好久,沒想到這眼前小兒卻幾乎連腦子都不用過就已經說出答案,怎麼能讓沈懷舟不震驚。
“你叫什麼名字?和誰學的算學?”沈懷舟主動開口,不由生出一絲興趣。
“小子叫蘇琉玉,算學是我自己琢磨的。”
總不能說自己已經學了一輩子了吧。
“竟如此大才!”
沈懷舟俊朗的眉目微皺,深索一刻,便道:“世安,把上個月的賬目拿過來。”
隨後接過,遞給蘇琉玉。
“這一本,是上個月長白書齋的賬目,你統算一下。”
這是有機會了?
蘇琉玉頓時高興起來,笑著接過,禮貌的客套一句:“謝謝先生給小子機會,請稍等一會,我算好就統計給你。”
“不急不急,你拿回家好好算算,不要出了紕漏。”
拿回家?
不說家中有劉蕙娘等人,就說自己平白無故帶本書回去,要是讓人知道,指不定又出什麼紕漏。
好不容易爭取到賺錢的機會,蘇琉玉哪能讓意外發生?
“先生可否等一刻鐘?不,半刻鐘,給我半刻鐘,我給先生答案。”
“半刻鐘?小兄弟,你吹牛呢,咱們長白書齋書類繁多,且還有賒賬和贈予,就連我們先生都花了三天細細對來。”
世安好笑的開口,覺得蘇琉玉會幾道算學題,就說如此大話,有點不識好歹。
沈懷舟本來就對蘇琉玉好奇,已經起了收徒的心思,現在看蘇琉玉這樣說,頓時點頭。
“好,就半刻鐘,我等你,算籌和紙筆在桌上,世安,泡杯茶過來。”
蘇琉玉心想說不用,但是時間不等人,趕緊捧著賬冊坐下,翻開第一頁開始看了起來。
從小她就可以過目不忘,對數字這類不僅敏感,還可以舉一反三,理科狀元出身,畢業後又和一堆複雜的數據待了一輩子,什麼符號,字母混雜的都見過,這些個單一賬本,自然不在話下。
屋裡,茶香四溢,隻有蘇琉玉翻閱紙張的聲音。
沈懷舟在一側微微打量,好看的眸中惜才之意更濃。
他有意收蘇琉玉為徒,細心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