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飽就行,咱們老百姓自己的水車,咱們自己出力氣!
蘇琉玉其實隻派下去了一封聖旨,順便提供了銀子。
但是那些個州府官員,全是蘇琉玉同窗。
起先擔心沒壯力來,才準備勸說一番,因為銀子畢竟少。
但沒想到,一勸說,完蛋了,所有壯力全部過來了。
官衙裡被圍的水泄不通。
“我要報名,這位官爺,給我報上吧,我雖然老了,但力氣可不小!”
“官爺也把我寫上去,俺雖然是個女的,但力氣不比男人差。”
“寫我寫我,我湊個人數,書院下了學,我就過去!”
那負責登記的主簿被圍的大漢淋漓,那汗滴在名冊之上,墨跡都被染暈了開來。
早上還沒多少人來,怎麼一會功夫,這麼多人。
他手都寫酸了。
官衙裡麵擠不說,這長白書齋也擠。
那些個讀書人,還有一些商賈,世家公子們,把長白書齋全部圍了起來。
大家是要一個說法的。
“咱們皇上到底是不是小狀元?”
“修水車銀子夠嗎?我可以捐一點。”
“要是小狀元,那這錢,我也出一份。”
大魏兩極分化,底層百姓稅多且重,所以窮。
但是文人不一樣,他們稅少,而且家族龐大,銀子倒是不缺。
百姓出力氣,那他們就捐錢。
這大魏,不是皇上一個人的大魏,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竟然是小狀元當皇上,那這銀子方麵,他們肯定幫忙。
那長白書齋的小童被圍的差點摔了一跤,趕緊開口解釋。
“大家安靜安靜,捐錢就不用了,皇上不會願意拿百姓錢的,大夥還是回去吧”
靠!
這也太不夠兄弟了!
一夥讀書人又鬨上了。
“華南洪災,皇上以一人之力捐銀一百八十萬,大義為民,如今我等學子,願以綿薄之力,為我大魏百姓,改善農耕!”
“北荒捷報,皇上為我將士捐糧數百石,護我大魏國牆,如今我等商賈,也願跟隨皇上,一同出力!”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等大魏百姓願奉皇令,為國為民!”
大魏腐敗十三年,好不容易盼來一個明君,所有人都願意站在蘇琉玉身後。
有力,出力。
有錢,出錢。
他們要告訴皇上,你在為我百姓努力付出的同時,我等亦然。
長白書齋要是不願意,他們就一起去官府!
這消息鬨的,不過一天就傳到了蘇琉玉的麵前。
把話原原本本全部遞了過去。
一字不漏。
特彆是華南府,更誇張,因為蘇琉玉在華南最有名,水車也是一早在那邊建的。
但都是罵聲。
“缺錢也不說一聲。”
“國庫窮成那樣,也不給自己留一點。”
“皇上你還是自己照顧好自己吧,我們華南農耕不用你操心。”
蘇琉玉看著這些話,都可以想到那幫人罵罵咧咧的樣子。
她合上那些信,心裡滾燙滾燙的。
值了,都值了,她做的一切,老百姓能肯定,全都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