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1.第六百八十六章 一甲,三鼎首(1 / 2)

農家科舉之路 顧家十八 11156 字 10個月前

萬丈霞光冉冉升起。

朱門大開,宮牆上,燭龍瑞獸赫赫在野。

大梁皇宮,占地麵積寬闊。

莊重,肅穆,宏大,雄偉,氣派,金碧輝煌。

特彆是正中央執政大殿。

代表大梁權力中樞,至高無上。

還挺有錢。

蘇琉玉一臉羨慕。

當皇帝嘛,本就喜歡和彆的皇帝比較一番。

渣渣龍自然也不例外。

嘖嘖嘖。

好敗家。

蘇琉玉心裡唏噓。

也不知道這大梁國庫銀子多不多。

不會都是糧食吧。

“小元大人彆看了,快走吧。”監考大人低聲說了一句。

蘇琉玉收回目光,抱歉一笑,連忙跟上文人學子的腳步。

集英大殿。

彙聚四方英才。

大殿廣場擺上書席,每人之間相隔甚遠。

卯時剛過,禮部尚書和各位監考大人端著明黃卷軸走到殿閣門前。

殿內,閱卷判審已經就位。

一考完便當場審卷。

氣氛隨著那明黃卷軸躍入眼前而壓抑下來。

文人學子屏住呼吸,目光隨著卷軸題案移動,內心忐忑。

蘇琉玉端坐在書案前。

看著禮部尚書和各位監考大人宣讀忒長的聖上之言有點昏昏欲睡。

也不知過了多久,卯時鑼鼓聲響,明黃卷軸終於被解了開來。

蘇琉玉眼眸微微眯起。

這題,有點意思。

曆年會試殿試考時政。

但這時政貌似也太露骨了一點。

卷軸之上,寫的是一段大梁國史。

太先祖繼位,長子睿智沉穩,幼子紈絝無度,而朝中分兩黨,為人臣子應該擁簇哪位黨派。

蘇琉玉讀大梁國史,確實讀到過這一段。

太上皇年少昏庸紈絝,實則極為隱忍,足智多謀,最後繼位大統,然後傳位當今聖上。

當著國史的麵,要是寫擁簇長子繼位,那豈不是砍頭大罪。

不少文人學子拿到題目先歌頌先帝一番,拿個保命分數再說。

但蘇琉玉對政見極為犀利。

這國史不國史根本不重要。

這題,怎麼看都有股子含沙射影的味道。

和她這個想法的人也不少。

說白了,這道題不就是說當朝皇長子和稷王嗎。

前段時間蘇琉玉這件事情,皇長子和稷王可是明裡暗裡過了招的。

這擁簇誰,難不成老皇帝想看他們站位?

這就有點難寫了。

蘇琉玉默默研墨,心裡要笑了。

看他們站位?

放屁。

老皇帝還沒死呢,就有人覬覦他的皇位,還大言不慚結黨營私,氣都能把人氣死。

這道題。

在蘇琉玉眼中隻有四個字。

“為人臣子。”

她執筆於手,破題首句隻有四個字。

“人臣之道。”

墨香四溢。

集英大殿等候的閱卷大人掃向蘇琉玉。

“那位就是小元大人?”

“會試頭甲,也不知道今日殿試如何。”

“聽說聖上有意提攜,不論名次如何,這小元大人以後仕途怕是無憂啊。”

可不是。

這幾日內閣首輔內閣大學士大理寺卿和老將軍府排場可不小。

有這幾位在朝,不用幾年怕都能入金鑾殿議政了。

隻是......

“聽說皇上昨夜又咳了整宿。”

年老的閱卷歎了一口氣。

“皇上勤政,不愛惜身子,為人臣子,即便相勸,也無用啊。”

這話題未免太過沉重。

老皇帝繼位五十多年,如今已然老邁。

皇長子和稷王分庭抗衡,更是讓老皇帝心緒不穩,生怕骨肉相殘,日日憂心。

“你說,皇上至今未立太子,是否怕皇長子對稷王下手?”

“自古立長立賢,皇長子太子之位當之無愧,但誰知道稷王會不會如先帝一般隱忍多年?”

“哎,此次考題,也不知道皇上是否有意決斷。”

如果真立了太子,那麼朝中怕是要變天了。

他們這些老大臣都有各自黨派,愁的要死。

但他們不知道。

自個兒眼皮子底下有個造反專業戶。

這造反專業戶如今正在乖乖巧巧寫字,狼爪子一點都沒露出來。

畢竟順帝如今不開竅。

她心裡想著回國,對皇位那是一點興趣都沒有。

......

黃昏西照。

斜陽餘暉映照在金瓦紅牆之上。

考生試卷被收往集英殿,又由集英殿挑選十卷送往執政大殿,等待聖上欽定今年的新科狀元。

梁帝今年七十,鶴發龍袍,眼神卻睿智犀利。

這位登基五十載的帝王威嚴的坐在龍椅之上,翻看卷案。

殿內針落可聞。

下方群臣安靜的候在殿內,內閣大學士和內閣首輔更是心裡忐忑。

也不知道這十道卷案有沒有自家徒弟,可給他們愁死了。

大理寺卿看了一眼聖上。

發現他眉宇微皺,很是不滿。

“今年我大梁無能臣矣。”梁帝歎了口氣:“寫的都是什麼東西。”

群臣瞬間跪了一地。

“皇上息怒。”

梁帝擺擺手。

看著這些要麼歌頌先帝,要麼保持中立的卷案,越看越沒有耐心。

直到,翻開最後一卷。

他渾濁的雙目被破題四字吸引過去。

“人臣之道。”

“為人臣子,各司其職,各儘其責,各守其道,各做其事,是謂忠臣也。”

“恒稱其君之惡者,可謂忠臣矣。”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