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齊齊起身,馬平兒還在茫然和緊張,賈越和王雄誕卻對視一眼,各自心中微動後二者已經會意,張行倉促過來,又是臨時起意,除非是什麼意外,否則真要有危險,也隻能是淮右盟出賣,具體來說是王馬二人出賣,這是要王雄誕停在這裡不許動的意思。
隨即,素來寡言的賈越立即拱手:“那我就在這裡接應。”
王雄誕也趕緊笑對:“張叔放心去,我和平兒在這裡陪著賈頭領做接應。”
張行知道對方會意,也懶得多言,直接翻身上馬,孤身一人往軍營馳去。
來到營前,不及軍士上前排查,張行便直接打馬,越過前麵的民夫、官吏,然後就在馬上對那些守門的東都驍士從容開口:
“東都來人!韓大將軍何在?”
軍士們詫異一時,當場一滯,氣勢便弱了三分:“大將軍在蕭縣城裡。”
張行立即追問:“何時回來?”
軍士們麵麵相覷,各自搖頭。
然後便有低階軍官回過神來哂笑:“我們如何曉得大將軍什麼時候來?”
張行當場皺眉:“速速喚個妥帖人出來,帶我過去。”
軍士們終於凜然,其中為首軍官更是出列認真來問:“兄弟東都哪裡辛苦?可有文書印綬?”
張行沉默了一會,就在對方開始緊張之前,壓低聲音發怒起來:“你們犯什麼蠢?真要是公開往來,被江都知道了,你們還能回東都嗎?”
軍士們聽到前半句還本能大怒,但聽到最後一句,卻是陡然振奮起來,而那軍官也即刻上前,主動牽著張行的馬走入營中,然後一群人蜂擁而隨,再不管那些民夫,隻是托著張行下了馬,轉到了軍營內,到轅門後去做。
張行坐定,一麵有人去報信,一麵卻又有茶水點心奉上。
守門軍士,也都奉承不及。
不過,這些人無論怎麼來問,張行都隻是冷臉不言,直到一名剽悍年長甲士在一群精銳之士的簇擁下扶刀而來。
來到近處,張行依舊不起身,隻待對方來問。
果然,來人抵達,立即屏退守門軍士,隻讓自家甲士圍住,方才嚴厲開口:“東都使者已經來兩撥了,都是在城內交涉,況且不是喊了讓就近任職的人直接過來嗎,又如何沒有表麵文書?”
張行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言語,即刻醒悟,但表麵上卻紋絲不動,乃是沉默了一會,等對方手都握到刀把子上,方才緩緩開口:“閣下必然是韓大將軍近人,那我也不瞞閣下,我是東都來人不錯,卻不是皇叔派來的,非要問,隻能說是關西故人派來打招呼的”
那人微微一愣,旋即恍然起來,也放緩了語調:“是哪家故舊?”
“因我是李定李太守的至交,所以東都白柱國遣我來的。”張行脫口而對,麵色絲毫不變。“便是白柱國遣我來,其實也隻有一個口訊,不敢留實要我說,閣下既然是韓大將軍的體貼人,何妨自行轉達,我也就不入城了,省得東都那邊熟人看見?真看見了,我怕是臉上不好。”
“什麼口訊?”年長甲士沉吟了片刻,低聲以對。
“賢弟和部屬想回東都之意毋庸多言,但切不可為此為人所製,徒勞為他人做生死。”張行站起身來,拱手一禮,緩緩以對。“一時虛應些事情,待有機會,能引兵到河東,或歸潼關,才是真正如魚歸水了。”
話至此處,張行繼續低聲對認真來聽的年長甲士來言:“隻說是白氏故舊所言,韓大將軍便懂得。”
年長甲士思索片刻,似乎是在努力記住這簡單一句話,但還是忍不住看了張行一言:“你不老實,你哪裡是東都的白柱國,分明是太原的英國公派來的!”
“反正都姓白!而且白氏哪裡沒有個柱國?”張行昂然以對。“閣下心裡明白就好何必說出來?”
年長甲士點點頭,反而不再糾結,直接便擺了手。
張行也毫不客氣,轉身過去,便欲離開。
走到甲士圈子前,那些甲士見談得攏,也便順勢裂開一條縫出來。
但就在這時候,那名年長為首者,在後麵眯了下眼睛,忽然又出言:“閣下既然是另一邊的,如何帶了一把繡口彎刀?莫以為去了繡口我便不認得了。”
張行直接坦蕩回頭:“我剛剛都說了,害怕遇到熟人當日沽水事變,北麵的賊首都乾脆從裡麵反了,何況是我們這種改換門庭的。”
年長甲士終於失笑:“靖安台人才輩出。”
張行隻做是沒聽懂對方嘲諷,扶著彎刀出去,翻身上馬,竟是從容打馬出了足足一萬五千驍士盤踞的大營,恰如他從容進來,隻花了一刻鐘時間便驗證了自己的想法一般輕鬆。
他猜的一點沒錯,韓引弓是在跟東都,或者說是跟曹皇叔談條件!
不管是此人個人意願,又或者是麾下全都是關西屯兵以及東都募兵的緣故,總之,這位大將軍在獲得出征機會後,迫不及待的想帶兵回到東都或者關西。
聯想到之前南陽平叛之軍忽然被江都拉走,隻能說,東都和江都簡直就是個圍城,東都的想去江都,江都的想回東都都覺得對麵好。
或者說,都覺得身後糟。
也算是人之常理了。
不過,這些在韓引弓短期內沒有進軍欲望,可一旦獲得政治承諾後就會立即雷霆行動這個說不上算好算壞的情報麵前,就什麼都不是了。
閒話少講,獲得珍貴情報後,張行根本不敢逗留,隻是打馬走到茶棚那裡,努了下嘴,便帶著明顯有些慌亂的其餘三人上路,乃是直接繞過軍營,就在汴水南岸向西馳去這倒不是什麼彆的需求,而是做戲做全套的意思,不想惹來什麼疑慮。
隻是西行十幾裡,便要立即折返北上的。
然而,往上遊走了十幾裡,遇到一處稍大渡口,剛要渡河,卻驚訝發現,河對岸煙塵滾滾,居然有七八騎也是自東向西而來,而且也準備渡河,卻是自北轉南
“這是追兵?”馬平兒一時大急。
“應該不是。”張行眯著眼睛來看相隔頗遠的對岸,語氣平靜。“我沒露破綻,而且追兵也沒有隻從對岸追不從這邊追的說法”
“應該是信使之類的。”賈越突然插嘴。
張行會意,去看王雄誕。
後者咬咬牙,也是毫不遲疑點了頭:“等他們上船過來,我們就在渡口靠板這裡堵著,隻在船上處置了,不讓他們上岸,免得有人逃脫就當是為譙郡的幫眾報仇了。”
後麵一句明顯是說給馬平兒聽得,而這位新任女護法微微一怔,也是這時才醒悟要做什麼,登時臉漲的通紅,神色也緊張起來。
片刻後,對麵船隻漸漸靠近,但距離渡口靠板還有十幾步的時候,張行忽然停止了低頭等候,也不再遮掩,而是負手立在船上,從容抬頭望向了對麵,因為他認出了對麵船上的一個人,而且對麵的人也明顯認出了他。
雙方算是“熟人”,沒必要裝模作樣了。
具體來說,其實是故人對麵的人是淮陽郡新任都尉李清臣。
早在李清臣外放的時候,張行就猜到,對方遲早還會摻和到對黜龍幫的圍剿中來,但沒想到的來的那麼快。
頗大的渡船載著七八個人七八匹馬,按照慣性緩緩靠近,李清臣慌亂躲在船尾,背靠著船幫、隔著坐騎的他低頭看了眼身後湍流河水,明顯有絕望到跳水求生的意思,但最終還是咬住了牙:
“張三郎,我知道你大約凝丹了放過我的人!也放我一條性命!我身上有一個你必然想要的書信我知道你說話算數!給句話行不行?!”
此言一出,李清臣船上騎士大驚失色不說,賈越等人也都即刻擎出兵器,這使得渡船上的兩個船家直接選擇了跳水。
張行不慌不忙,隻是站在渡口上負手認真來問:“是曹中丞給韓引弓開的條件?我已經全知道了!”
“不是!”李清臣大急。“是之前運作的一件事你不答應,我便跳下去,便是你本事大,可文書一濕,你終究弄個文字上的混沌。”
船隻已經擦邊靠上渡口了,船上麵,有的人慌亂後撤,有的人卻咬牙拔出兵刃,引得失去引導的船隻晃蕩不停。
而張行沉吟片刻,終於點了點頭:“若是我不知道的情報,便放過你們一行人,前提是不許反抗,扔下武器,暫時隨我北上吧。”
李清臣如蒙大赦。
但話剛剛說完,隨著船隻撞上渡口,這位新任都尉的下屬中卻有人直接借力一躍,朝渡口上揮刀砍去,也不知道是慌亂失措,還是自恃武勇?
當然,幾個都尉身側的近侍,如何是王雄誕、賈越等人的對手?
便是馬平兒都有一絲武力優勢。
刀光血影,張行根本沒有出手,戰鬥就迅速結束了,隻剩下一時無力的李清臣和區區兩名下屬,靠在船幫上,踩在血泊裡,看著屍首無言。
又隔了一刻鐘,三名俘虜被帶到了北岸,先躲開渡口人流,繼續走了幾裡路,張行便打開李清臣身上的書信,就在野地裡坐下,借著下午日光打開來看。看了前一封,自然麵無表情,因為誠如他所料,這封韓引弓的回信,正是一些曹林與韓引弓的討價還價,又或者說是韓引弓對曹林命令的反駁更確切一些。
那位古板的中丞,居然提出,要韓引弓將軍隊指揮權交給張須果。
而韓引弓如何能接受這種條件?
隻是訴苦,隻是抬出江都聖旨,並要求繼續帶兵為國效力。
這當然是好事,雙方越談不攏,黜龍幫就能鬆口氣最好永遠談不攏。
而下一封信,張行看完,依舊麵無表情可這隻是他穿越過來以後,近三年生死廝混下來的習慣和法門,實際上他心裡已經重重的挨了一錘。
書信很簡單,是司馬正給自己老下屬王振的回信司馬正自然坦蕩,告知了自己如今不再引兵,隻是坐鎮徐州,但依然勸告王振,要後者不要有什麼顧慮。
至於這個顧慮是什麼,信中也明確提到了,乃是說王振之前似乎曾明確表露,說這位碭山之主在碭山,麵對司馬正和他張行可能的對決,心生兩難之意。
隻能說,怪不得之前司馬正會忽然回頭拜訪張行,可不是到了碭山,察覺到老下屬的“兩難”,轉身去仁至義儘嗎?
也怪不得李清臣要渡河過去,此行從南岸向西,可不就是碭山嗎?
幾件事大約就串起來了。
看完信,張行第一時間便燒掉了,然後繼續啟程向北,裝若無事。
李清臣明智的沒有說什麼嘲諷的話,因為他知道這個時候一旦當著其他人開口,很可能會性命不保。
:感謝草凡和本初的上盟,這是本書第118和119盟。當然也感謝圈圈熊老爺和靈狐老爺對影帝的上盟不忘初心我到了。
但這次真的是卡文,想寫一個小小的高潮,例行怕寫不好,也可能是上半個月事情太多,有點進入狀態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