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有段時間沒人問她了,尤其是現在失去劉協的情況下。她無法再用迎回天子的名義繼續行事。
劉意停筆思索半響,然後笑起來,“居一城輾轉難眠,得一州群狼環視。越行步履艱難,可要是退一步,就是性命擔憂。江山更迭,即便公台位列
三公,也救不了我。”
沒有哪個新帝願意容忍一個功績頗佳的前朝皇族。僅僅迎天子她就差點喪命,更彆談天子換人坐後。
她要想活下去……劉意凝視自己掌心,“得天下後我才能安眠。”
此話過後陳宮久久不語,劉意虛握成拳,抬眸似笑非笑,“怎麼,我之願和公台誌向背道而馳了?”
陳宮斂容,拱手行禮,“願追隨長公主。”
他想,他找到自己的路了。
**
就如陳宮猜測的那樣,幾天後太守到了昌邑,將劉意還活著的消息告知袁術。一直擔憂劉意安危的劉協得知後喜不自勝。
“太好了,阿姐沒事就好。”
袁術差點沒繃住表情,他和閻象對視一眼,不敢相信劉意還活著,重點是居然跑到東郡了。
太守還不知道追殺劉意的人就是袁術,腆著臉跟袁術邀功,“長公主安全後,臣與手下去了事發地,可恨賊子凶殘,無一活口留下。所幸長公主無傷,也算萬幸。”
劉協笑得特彆開心,袁術表情就不太好了。
什麼所幸,這才是不幸,人都殺光了,偏生劉意還活著。
他心情不好,對待自己屬下也沒多少耐心,偏生劉協極其關注此事,太守也是個機靈的,見劉協上心,轉過來和劉協細細講起來。
什麼可惜騎吏喪命,侍女身亡。袁術是強忍不悅陪著劉協聽,心不在焉的。
“不過此事倒也蹊蹺,現場落了幾支箭簇。陛下可能不知,這類箭簇一般配以強弩使用,青州軍不過流民爾,竟能配以強弩。屬下猜測,應是有人偽裝成青州軍,以此掩人耳目。”
太守神色嚴肅,他指望著拿這件事邀功,辦事自然是一絲不苟,那可謂是儘心敬業。就差把袁術扒了。
劉協氣憤不已,他還沒說上幾句,一旁袁術忽然高聲道,“實在過分。”
他聲線比平時高出不少,說話又急又快,“小小賊子膽敢行刺皇族,簡直罪該萬死。還請陛下放心,臣必會揪出凶手,還長公主一個公道。”
說罷對還在滔滔不絕的太守說道,“請與我共迎長公主。”
一來一去可謂是雷厲風行,半點不給劉協開口的機會。不知是心虛還是沒意思和年幼的劉協周旋,轉眼人
走得乾乾淨淨。
劉協雖有失落之意,可轉而一想劉意馬上要歸來,心情又好上不少。
沒事。他安慰自己。
阿姐會保護他。
**
強忍火氣從劉協這邊退下,袁術心裡那點邪火還沒找地方發泄,太守便開口問道,“臣離開東郡時,長公主便有言,道將軍最掛心此事。如今看來,長公主所言不假。哎,說到底還是那賊子可惡。”
太守說是滿臉怒氣,好似有不平之氣,恨不得親手殺了那群賊子。
袁術,“……”
他深吸一口氣,打又打不得,罵又罵不得,這如鯁在喉的感覺實在難受。難不成他要跟對方說,是我派人暗殺長公主的,你個蠢貨,你救錯人了。
“我即刻派兵與你同去東郡。”袁術一字一句道,他幾乎是從牙齒裡擠出這話來,乍一聽沒什麼問題,實則暗恨不已。
待太守一走,袁術臉上僅存的笑容所剩無幾。不等他開口,閻象直接跪倒在地,“是屬下無能。”
袁術陰測測瞧了閻象半晌,敲打他這位謀士,“依汝的意思,長公主非善輩,她若是歸來。即便眼下隱忍不發,他日隨我去了豫州,要起事蕭牆內……”
閻象立刻接話,“不會有這個機會。”
他不會給劉意活著回來的機會。
袁術神色冰冷,“你知道就好。”
此事之前他還能和劉意和平相處,今日之後,不是他袁術死,就是劉意亡!
“傳令下去,即刻拔營,孤要迎天子回豫州。”
**
劉意在東郡的消息傳到戲誌才等人耳中,一同傳回來的還有太守那番言論,什麼逆臣賊子騙騙黃毛小兒也就算了。荀諶幾個一聽就知道是袁術的手筆。
郭嘉品著手裡的薄酒,嘴角微微翹起,“友若又失算了。”
平時郭嘉打趣荀諶,荀諶反應強烈,今日郭嘉開口,荀諶臉上不見惱羞之意,反而沉思不語。屋內其他人亦是如此,待杯裡的酒水飲完,荀諶問道,“奉孝猜到了?“
“什麼?“
“袁術逐鹿之心。“
郭嘉失笑,“當今天下,何人不想驅狼逐虎,幽州公孫瓚立偽帝,蜀州劉焉駕六,其他者,或勵精圖治,或醉生夢死。若非受限,又怎會俯首稱臣。今袁術得天子,又
有豫州,揚州六郡,乃至部分徐州,皆在袁術囊中。試問你等,還有何人能與袁術相提並論。“
即便強如公孫瓚,現在也和劉意陷入膠合,袁術雖然在和彆人打架,但他並不是以全部戰力相鬥。其他人就更不用談,基本都是守著一州戰戰兢兢過日子,隻有袁術,坐到了手握數州,笑談風聲,他完全有資本,也有實力,逐鹿中原。
如此一來,劉意就成了眼中釘肉中刺,袁術要一個乖乖聽話的天子,至於出色的長公主,袁術不需要。
郭嘉說完幾人不語,他適時緩和氣氛,“不過今日之事非友若失算,嘉也失算了。“
不管是身份還是道德感,袁術既然要迎天子,常人看來他也會厚待劉意。隻不過袁術的厚待之禮過於重了。
郭嘉沉吟片刻,“與其說是,失算,倒不如說是提前。“
“自周後,再無天下共主,兩虎相鬥,必有一死。“
戲誌才另起話題,“既然袁術不容長公主,想必兗州非久留之地。”
這話還沒說完,外頭仆人傳來話,說是東郡的曹操求見。
郭嘉這才慢悠悠接話,“長公主怕是要先行一步。”
因為這話,曹操進來時候幾人都盯著他看,曹操腳步猶豫,他是連夜趕來的,除去劉意交代的話外。曹操也存了打量的心思。
他很清楚戲誌才等人對劉意的重要性,這幾位可以說是劉意的左膀右臂,現在劉意自斷雙臂逃回冀州,一方麵曹操扼腕歎息,另一方麵也存了欣喜。
自董卓起,天下大亂,群雄並起,他亦有打抱不平之心,無奈造化弄人。十八路諸侯討伐時,他散儘家財起兵,結果開局就被打了個半殘,好不容易逃回來,去揚州募兵,下場是兵變,招來的人全跑了。
東郡算他數年來的心血,轉頭袁術進駐兗州,直接把他革了。
兵還有,但是根據地沒有了。
說實話這時候的曹操確實有些迷茫,他清楚自己和袁紹的關係,加上一個劉意,袁術定容不下他。可離開兗州要去哪裡,這是擺在曹操麵前的問題。
劉意給他指了條路,去荊州,養精蓄銳,等下一次風起雲湧時。
至於戲誌才幾個,劉意說的也很乾脆。她本來就有打算
將荀諶推薦給曹操,隻不過一直沒機會,至於荀攸是半路加進來的,嚴格意義上講算曹操勾搭上的,劉意不做插手。蔡邕父女根本沒法跟過來,也算給曹操了。
所以就兩個,文臣戲誌才,武將趙雲。
曹操覺得,他或許還能東山再起。
“曹公若是碰上個年少氣盛的,勿做留戀。“
非要問原因,就是劉意連著請兩次都沒請動。
所以當曹操對上郭嘉時,他先是好奇打量了會,然後以極其失落的目光挪開。
長公主說了,這個是刺頭,啃不下來。
郭嘉:???
他將劉意的書信轉交給戲誌才,原本還打算勸上幾句,不想戲誌才看完後非常乾脆,“可也。“
曹操麵露詫異,戲誌才把信遞給荀諶,這的確是劉意的親筆書信,劉意的書寫習慣和一般人不同,大夥喜歡用竹簡,她嫌棄竹簡笨重,時常用蔡侯紙。
還有那手被荀彧壓出來的字,標準是標準,寫的一板一眼,毫無靈魂,更無風骨。
都說字如其人,劉意本人和她的字八竿子打不到一起。
“某自會助曹公奪得荊州。“
曹操不知道劉意在信裡寫了什麼,劉意隻是要他護送戲誌才幾人去荊州,之後如何再無下文。聽上去像是臨時起意,暫時弄了個落腳點,以後還會回來的。
因而當戲誌才出言,曹操下意識回絕,“足下誤會了?“
戲誌才反問,“曹公果真不圖荊州,隻願做一郡太守?可長公主信中不是這樣寫的,長公主言曹公乃真英雄,要我等鼎力相助,謀荊州而環伺豫州。“
戲誌才振振有詞,反倒叫曹操說不出拒絕的話。屋內他人均是一言不發,都在等曹操下文。
能聚在這裡的,皆是傑出之輩。他人眼裡渴求的人才,現在劉意給他這個機會,贈他英傑。他要是再推辭,往後就沒有機會了。
“天下已亂,豪傑並起,爾等為濟世之才,不瞞諸位,操有誌,欲平天下使江山歸位,然人力微艱,時運不濟人也。今長公主施以援手,操願肝腦塗地,無恨矣。“
於是戲誌才微微笑道,“自當為君效力。“
曹操大喜,劉意最重要的謀士願意幫他,那麼其他人……
荀諶微微頷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