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武庫時,荀彧虎著一張臉沒搭理劉意,兀自一人上了車,麹義和幾個武將嗅出不對,互相推搡,沒一個敢出聲。等送走劉意等人,方有人道,“彆駕似乎生氣了?”
“工官自商周時便未動過,立朝後以法定性。況且眼下危機時刻,諸侯皆需兵器。放工匠走,若是落到他人手中,豈不是自毀城牆。”
幾人嘀咕完又想聽聽麹義的話,可惜麹義性格向來孤僻,不愛搭理政事,三句變兩句。“長公主給兵給馬,我管這些作甚。”
他心裡清著,劉意這幾日鬨歸鬨,兵權放的很寬,凡是麹義提出的,劉意基本都會答應。
有這麼好的上司,他管那麼多乾嘛。
麹義心裡琢磨著劉意提出的精兵計劃,也不管手下這幾個,拐了人轉去軍營。
回去路上劉意和荀彧一人一輛,侍女機靈,沒多久便和劉意打起小報告,“長公主,彆駕不曾送來公文。”
劉意瞪她,“你還想讓我批?”
侍女自然不敢再鬨,劉意心裡明白侍女說的什麼意思,更清楚荀彧的態度轉變。她凝視自己掌心,很快收攏,“冀州內有不少鐵礦,回去把地圖給我尋來。”
她要集中力量辦大事。
等回了鄴城後,荀彧才開始對劉意念,看得出他在路上憋了很久,亦或者整理了一肚子話。
“士農工商,四民固然重要,可自武帝以來,工商居後已成常態,若二者有利可圖,先前安頓下來的流民知其事,恐被有心人利用。您在士族一事上已得罪不少人,若再生變,則對局勢不利。”
荀彧說這話時劉意在低頭查冀州的鐵礦,冀州有好幾處鐵礦,分布也比較散,其中巨鹿郡有個大型鐵礦,還有個煤礦……說起來,這附近離子龍故鄉很近。
劉意在上頭做了個標記。思量完抬頭一看,她的彆駕已經瞪她很久了。
“長公主,您在聽嗎?”
“沒有,能再講一遍嗎?”
荀彧深吸一口氣,要不是劉意是他上司,不然衝劉意這態度,他是要甩袖走人的。
“不過我明白你的意思。”劉意撐著下巴想了想會,“釋放工匠固然有不妥,但我眼下我需要大量鐵器,軍中配
置不可怠慢。民間也是重中之重,佃農與流民入冀州後,雖配置了荒地,新的種田之法也有了,可我聽聞農民器具不足,鐵器稀少。有些地方甚至刑具用木具代替。這太慢了,文若,我想下個秋收就收回河間渤海兩郡。”
她沒有公孫瓚的地大物廣,可她手握北方最肥沃的土地之一,麵積不夠,那就最大程度提升效率。
“若是為此,更不應該釋放工匠。”
大生產的優越性是私營無法超越的,尤其是這個時候,劉意更不應該放人走。
對此劉意回道,“確實如此,可煉鋼之法乃是利國利民大舉,千秋萬代也。如此殊榮,還不夠他更換出路嗎?我固然希望自己後代代代是皇族,可他們也應該有往上爬的希望。乞丐不會希望他的兒子還是乞丐。若從中出現一位治國之才,我會很高興,他的阿父也會很開心。”
最後一句莫名說到荀彧心中軟處,他回望劉意,這位一人之下的長公主,有時候站在比任何人都要低,因此也看到更多。
於是等劉意查完鐵礦,發現她的彆駕看她目光越發溫柔,以致讓劉意毛骨悚然。
“你覺得,若是將一部分鐵業交給……有事?”
荀彧沒有多說,他先是在地圖上研究了會,繼而問,“管子所論的官山海?”
太陽底下沒新鮮事,後世的國有民營人家管子在幾千年前就玩出花來了,鐵礦歸國有,經營權交給商人,完事還征稅。而鹽鐵專賣,官營,征稅,曆朝曆代都有變化,無非是太平盛世,交於商人營業,財政困難時,收為國有。
如此反複橫跳,左右搖擺。
如今劉意說要對冶鐵業放權,荀彧一臉我就知道。
不是不尊敬劉意,而是這類事史書裡頭太多例子了。
搞的劉意一點驕傲感都沒有了,“所幸人傑中文若隻有一個。”
荀彧壓根不給她麵子,“凡是遇鹽鐵兩業,熟讀《管子》再正常不過。”
前頭還有個武帝對商人重稅,搞的一出大事,再遇上劉意,他們自然要提高警惕。
不過人同樣有個毛病,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即便有例在先,他們當真不要?”
荀彧沒立即答複,他代表不了彆人,低頭沉思片刻,“可
以問問。”
荀彧並不是處處和劉意唱反調,更多時候他是擔心過快的改革引起不滿。所幸劉意很懂得打一巴掌給一顆棗的道理。搶走士族的佃農後,劉意願意讓出這塊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