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養個豬(2 / 2)

“將軍用心良苦,燕今日才知曉。”

即便和他不合,可當遇上事,他還是不顧私怨推薦了自己,並且拿出了自己的親兵。

還有什麼比這更感動的事嗎?想到此處張燕一股熱血沸騰,恨不得立刻出發,為冀州效力。

不是你明白了什麼,張郃艱難開口,“麹將軍向來孤傲,不與他人合群,不喜假色。”

這是麹義的臭毛病,要不是有個劉意對他無條件信任,衝麹義這種官做大了,脾氣上來的性子,哪個掌權者能忍他。

張燕想到從前種種,“正是如此。”

張郃含糊道,“你真的明白了?”

麹義特彆討厭你,看不起你山賊出身。

張燕點頭,“明白了,往後你我共事,若有不足之處,還請指出。”

這個是張郃要做的,隻是他看張燕一臉向往的表情,忍了又忍,最終什麼都沒說。

我覺得你什麼都沒懂。

**

從麹義手裡抽走親兵,這事雖然讓麹義很不爽,但劉意許諾麹義可以挑人補充。最終麹義還是什麼沒講。

其實一般武將手邊親兵過多容易引起當權者猜忌,這種士兵隻認將不認君,有時候會是種麻煩,不過劉意沒有太多顧忌。

非常時刻用非常人,她要是猜忌來猜忌去,自己下場打仗最好。

後麵幾天麹義和張燕共事緩和不少,荀彧見了笑道,“長公主用心良苦,隻是時間一久,怕是再生隔閡。

臣子不和古有藺相如與廉頗,如果有上位者出手調和,想來也是一番美談。

劉意在給士兵定製一日三餐,荀彧聊起這事時劉意也沒太在意,“吵了我再出來勸架時,再來張燕在冀州也待不久。”

她盯著上頭的時令果蔬發愁,練兵一事交於麹義,劉意隻是看了後勤,一般情況下士兵每月是可以領到糧食的,問題是這裡的糧食真的隻是單純的主食,可光吃飯沒有其他食物是萬萬不行的。

這還算好的,吃不飽是大部分士兵的狀態,果蔬和肉類蛋類等於做夢。

普通士兵想吃菜,還可以去挖些野菜補充,可要是頓頓有肉,這就是個很大的開銷。

對此劉意問道,“冀州不養豬嗎?”

有時候荀彧對劉意的想法真是哭笑不得,他解釋道,“幽州多胡人,胡人善牧羊,冀州多有效仿。”

算是另種因地製宜吧,肉一般多是羊肉,而且養豬的法子和現在不同,這時候的養豬跟放牛一樣,趕出去隨便在外吃,而且有些並不閹割,未閹割過的豬肉味道不佳,也隻有窮苦人家吃。

所以大家並未流行養豬,何況戰亂年代,生存都是個問題,還管發財致富?

對此劉意認真提議,“你覺得養豬如何?”

豬這種早熟,肉多,發育快的家畜,非常值得養。劉意原本以為荀彧會說她異想天開,沒想到荀彧認真思考了會,回了句可。

說真的,荀彧這種君子般的人物,和她討論養豬起種種好處,總讓劉意有種幻滅感。

“……你答應了?”

荀彧平靜回答,“為何反對,苑中三公,钜下二卿。五門嚄嚄,但聞豚聲。長公主沒聽過嗎?”

直覺告訴劉意,她要是說沒聽過,荀彧估計會殺了她。可本著不怕死的求知欲,劉意還是開口了,“願聞其詳。”

荀彧八成是給劉意氣服氣了,半點脾氣都沒有。“此乃光武帝時的記載。”

嚴格來說是劉秀他小舅子的事跡,簡單來說這幾位都是養豬大戶,國舅爺都養豬,可見養豬的確致富。

劃重點,劉秀這位是劉意的祖宗,劉意說不知道……

“能授於民,他們一定很高興。”

荀彧那眼神很直白,說你下去了怎麼認祖宗

都是個問題。

劉意其實頭疼的不是荀彧的態度,而是隨之而來的功課,不出劉意所料,待劉意議完政事,拖著疲憊的身體往回走時,家裡坐了個胡昭老師,見了劉意客客氣氣道,“昭受荀彆駕所托,給長公主補課。”

劉意,“……”

作者有話要說:苑中三公,钜下二卿。五門嚄嚄,但聞豚聲。出自趙岐《三輔決錄》。

差點寫成母豬產後護理,古代養豬真的很賺錢,唐代有人靠養豬致富,管豬叫烏金,為什麼不叫白金,因為中國本土豬是黑的,大白豬是19世紀從國外引進的。

另外給家畜閹割自先秦時期便有,走騸法沿用至今(可能和古法有不同),秦漢還有未閹割的豬出售,是當時閹割尚未普及。

走騸法:簡單來說就是在家畜走路時出其不意來上一刀,這個很需要技巧,因為稍有不慎就會被一蹄子踢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