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第 66 章(1 / 2)

快樂農場的生活一旦習慣, 人的思考重心都會產生奇怪偏轉。

如果不考慮全團唱跳上的發展,賀君真的會覺得在農場這樣生活也挺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忙忙碌碌, 生活總歸是有回饋的。

一大早,他坐在本地為了快遞點而搭建的涼棚下, 聽小趙說著話。小趙邊上坐著花協的小丁, 還有幾個本地人。有老有少。

當地的老人見多了世麵, 沒把賀君當什麼城裡來的小明星,隻當個普通但挺有想法的小輩對待著,說話時和善且樂嗬嗬的。

小趙在那兒介紹並說著:“我們最近賣花是大事情。這幾位是附近幾個村的村委書記,平日裡要是有緊要的大事情, 找他們就行。”

縣城下麵是鎮, 鎮下麵是村。聽上去xx村很土的樣,其實在美麗鄉村建設之後, 如今本地村子看起來就是一個個小區, 和城市裡商品房小區對比起來,也就物業上差一點。有幾家自建的彆墅,看上去比城裡還高檔。

快樂農場在其中一個村的管轄範圍內,當然由於位置實在偏遠,也算是“無人管轄”。那位村委書記朝著賀君點頭:“你們節目組之前一直是和我在聯係。”

賀君笑著招呼。

小趙另外說著幾位:“這幾位年輕人是街道辦的。他們基本上工作好幾年了, 對這邊的事情很熟絡。要是想要辦什麼大規格的活動, 可以聯係街道辦和花協。他們懂流程,會幫忙朝上向縣裡頭申請。如果是促進地方經濟的活動, 上麵是有政策補貼的, 他們也會幫忙申請。”

賀君繼續跟著招呼。

村委會是民間組織, 完全從群眾中來, 和每戶人家都熟悉。街道辦屬於官方人員, 對政策熟悉,對地方發展也有想法。花協介於兩者之間,主要就是管花卉這塊。

賀君因為小趙的關係,和現場幾位都已經在一個小群裡。平時彆說賀君了,大家都是忙人,上班的上班,過日子的過日子,能找出一天集體碰麵還挺難。

今天大家碰個頭,主要是講講最近賣花的事情。

“最近你們在做節目,花田裡訂單多了很多。有網上的訂單,還有各大企事業單位。還好暑假來了,各家小孩都回來幫忙。”一個老人和賀君說著,“快遞那邊麼,臨時多撥了幾個人。臨時是因為這個賣花啊就和新開店一樣,開業高峰,後麵就會降下來。等降下來我們再看數量。”

賀君應了話:“嗯,我們這邊也是這麼想。”

各大單位訂花應該是上麵和花協牽頭辦的,和節目的宣傳效應同步促成。

街道辦的那位放低了聲音,相當和善配合老人:“我們這邊原本是想向上申請八百萬,擴大花卉養殖,爭取機械化程度更高一些,儘可能補貼花農。去年因為天冷凍了不少植株,收益利潤沒到我們原先提交的預計線。今年收益利潤肯定要高點。那我們明年就可以嘗試多申請一點資金。”

有個老人聽到這話,輕微搖頭:“八百萬聽起來多,現在有的就一千多畝地,全給老花田,一畝田八千。種苗買過來種,一畝田都得五千。算上電費、農藥費、大棚搭建費、人工費、機械采購費……”

往遠處賣還得算上物流費用,林林總總一畝田一年投入要三五萬。辛辛苦苦一年,天氣一凍,小苗死一片,差點就賠了錢。

另一位用胳膊肘撞了下他:“嗐,好歹是賣出去了的。今年看著這情況,可以賣很好嘞。”

賀君認真聽著,聽到這裡笑了笑。他對這些是很不熟的。不開店的不知店麵運營又多費錢費力,不種田的也很難知道種田的苦。確實,八百萬聽著多,給本地那麼多田,均攤下來真沒多少錢。

那個算賬的老人看賀君聽著認真,又好笑說起賀君來:“你們那個節目啊,我們都看了。你們那個花剛開始就種錯了。那花得種盆裡。種土裡再轉盆裡賣,剛開始得焉巴好幾天。你們農場裡那幾盆是不是焉了好幾天?”

賀君回憶了一下。

他們因為移栽的時候把花和葉子都修剪了一下,總體感覺還成,但當時葉子是垂落了點:“是。”

“嗯,就是說嘛。”老人微仰身子,“到底還是外行了點。現在年輕人折騰這些的不多了。”

有個年輕一點開口解釋:“不是小年輕吃不得苦。主要是小的時候沒機械化種田,真苦。現在輕鬆點了,但天底下大部分年輕人都不想和爸媽乾一樣的活。啊,隔壁楊姐除外。”

一群人被年輕人最後一句話逗笑。

賀君笑出聲,配合應了一句:“是這樣的。”

就算家長在自己事業上覺得這工作值得延續下去,小孩們不一定持有的是這個念頭。有的人就想去乾點彆的事。

比如他。

小趙眼見著話題歪了,把話題拉回來:“我們繼續說花的事情。最近算賬都是我在算,我感覺缺個財務。我以前學的基礎會計不夠用。”

他不是會計專業,學基礎會計純粹是……因為他學校裡,基礎會計是所有經濟學生的必修課。閒著沒事考了個會計證,上班後也完全沒用上。

現在勉強用上了,又……和沒用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