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劉答應下來,快樂農場裡的幾個人頓時覺得搭建水幕的可行性高了很多。
幾個住慣了城市的人,不太熟悉農村降溫方式,但老劉還是想到了的。從提高效率來說:“其實大棚裡有專門降溫的水簾。一整塊一整塊的,中間大概用十公分的水簾紙。不是很好看,但效果很好。”
賀君對此產生了一定好奇:“水簾紙?”
老劉應聲。他雖然是在木工廠工作,但四周到處都是大棚,他對這塊還是有了解的:“以前養豬的也會用,現在養花的也有幾家用。大棚夏天要降溫,除了用噴灌之外,也有折騰這的。”
“中間的紙是蜂窩紙,吸水就濕了。四周用鋁合金框起來,水也不漏。然後裝個負壓風機,熱氣抽出去,冷氣灌進來,水蒸發吸熱,大棚裡溫度一下子就降下來。”
老劉說的這種水簾,聽上去能很好給大棚降溫,製作方法或者說材料采購也很簡單。
賀君想了想,立刻想到關鍵問題:“我們不是密閉在大棚裡。這樣的水簾效果應該沒有大棚裡好?”
他們是要室外降溫,用這樣的設置所產生的效果,大約就是在身邊放了一塊濕掉的紙板。和密閉大棚裡所能達到的效果完全不同。
老劉恍然:“也是。你們得加個風扇。這還不如冷風機好使。我去問問人,琢磨琢磨。”
賀君應聲:“我的想法是用風車一樣的構造,從河道那邊借水或者借力。水通過來之後,再看怎麼能夠形成水幕。”
老劉連連應聲:“我想想,我想想。這得碰頭了商量。”
賀君:“好。我等下空了就過來。”
雙方約好掛掉電話。
老劉那邊想辦法,賀君這邊也想辦法。
他不是工科出身,想法倒真的是多,拿了個圖紙簡單畫起來:“剛才老劉說到負壓風機這種,我們其實也能利用空氣壓力,也用到水的重力。”
賀君文化課成績還行。他在紙上畫了擁有高低差的三個設施:“想要讓水從低處往高處走,我們也能用‘虹吸原理’。”
另外四個人湊過來看圖紙。
圖紙上三個設置,中間那個最矮,左邊次之,右邊最高。左邊是全然封閉的一個容器,中間含糊畫了一點管道,而右邊最高的是他們最終要出水,形成水簾的裝置。
幾個人頭腦靈活,看明白賀君的意思:“似乎好像可以試試。”“中間管道得買塑料管實驗。”“對,這個水怎麼循環還得想想。”
比起買機器,買幾節管道和容器可省了太多錢。
考慮到他們需要的材料不是一點兩點,又要從河道那邊借力,賀君表示:“我們得量一下從河道到農場的距離。河道還得看一下具體選哪個點好。”
四人應聲。
接下來的活得分頭行動。葉浩和童文樂去河道那邊踩點選點,並測量到這邊的距離。邱豐去商店問老板能不能幫忙去進點塑料管道、塑料龍頭等貨,提前約起來。賀君和關正陽去找老劉,詳細探討製作方案。
分成三隊四散開,賀君和關正陽騎著自行車前往老劉的木工廠。
自從有了自行車,從快樂農場到老劉木工廠的速度就快了很多。賀君沒騎多久,很快到達目的地。
最近的天氣基本上都是陣雨天。前一秒萬裡晴空,太陽火辣,下一秒突然傾盆大雨,直接朝著人腦袋澆下來。
木工廠的木頭可不都是防水的,全得移動到室內或者放到搭建好的棚子下。如今木工廠外麵看起來竟是木頭沒幾根。
賀君和關正陽把自行車停在一個棚子下。兩人結伴往裡走。
賀君朝裡喊著人:“老劉,我們過來了!今天又要麻煩你了!”
老劉今天隻戴了一個口罩,手套都沒穿。他頭發濕漉漉的,看上去是中午剛洗了一個頭,為了見人臨時衝的,都沒徹底乾。他從木工廠裡探出頭,見著人招手,悶聲又帶著點喜氣說著:“來來來,我剛琢磨出點意思。”
賀君和關正陽忙過去。
老劉在木工廠裡頭搭了個桌子。桌子上淩亂又有序擺了一堆東西。淩亂和有序是一對完全相反的詞,可桌上就是給人這麼個感覺。
淩亂在於東西雜且多,各式各樣叫不上名字的東西擺了一堆。有序在於小件和大件分開,小件的擺放手柄全朝著同一麵,大件也擺在完全不會傷到自己的位置。
這麼多東西裡,老劉的筆記本依舊矚目。他手在衣服上蹭了下,隨後翻到最新頁,拿筆給賀君畫圖:“我兒子小的時候,我給他做過小風車,哦不對,這個得叫水車。”
他寥寥幾筆,把當年做的那個水車畫到紙上。
賀君看到圖,發現和自己想象中的風車不太一樣。
老劉邊畫邊說:“風力水車,那是用風力運轉。傳統水車,就是借用水力。”圖紙上的就是純粹使用水裡的水車,不管怎麼說,都不能說風車。
圖紙粗看是一個粗圓盤,上麵拚接了很多塊木板,像是人乘坐的摩天輪,但又不完全一樣,摩天輪的一個個座位都被替換成了45度傾斜的木板。
賀君在邊上聽得認真:“我們距離遠,影響應該很大。需要做很大的水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