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照櫻露出羞澀的微笑:“我想看書,我可以一邊看書一邊看蘭蘭尋寶嗎?”
“當然可以。”
誰會拒絕一個靦腆可愛的女兒想要看書的請求呢?
“那咱們先去選‘化石’,然後再帶你們四周逛一逛小櫻想看什麼書好不好?”
“好,謝謝媽媽!”兩個小姑娘齊聲應答,感激又依賴的眼神讓時母心裡很熨帖。
林雲蘭還有些懊惱,她怎麼這麼笨,早知道她就跟姐姐一樣隻看書就好了,這樣就不用花錢了。
這份懊惱在得知尋寶化石竟然需要四十七塊錢的時候達到頂峰。
她怎麼也沒想到,一個帶顏色的化石需要這麼貴?
“小姑娘喜歡哪種顏色的化石,可以選一個,左邊的櫃子上的化石可以挖出來寶石,右邊櫃子上的化石可以挖出來恐龍噢!”
恐龍指的是那種小小的塑料恐龍,每個化石裡隻有一個,不像寶石那麼多。
林雲蘭站在櫃子前麵手足無措,隻能硬著頭皮道:“那就......寶石的?”
“好的,那要什麼顏色的呢?我幫你拿。”
林雲蘭有些遲疑地看向時母,時母麵露鼓勵,似乎對價格毫不在意。
最後林雲蘭還是選了一個粉色的“化石”,她雙手托著尋寶化石,一臉鄭重地聽著旁邊的店員給她介紹怎麼澆水,怎麼用工具將寶石挖出來。
雖然很貴很心疼錢,但當化石到手的時候,林雲蘭還是有一些開心。
小孩子的情緒來的快,去的也快,林雲蘭跟著工作人員去操作台,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學著挖寶,之前的糾結很快就被開心和期待所取代。。
時母看她尋寶的很認真,這裡也有拍攝人員看著,就帶林照櫻去挑幾本書看。
書店一樓的書更多,但更適合成年人或者大一些的孩子,二樓多是兒童讀物,考慮到林照櫻還小,時母給她挑了一本帶拚音的童話書,又讓林照櫻自己挑了幾本喜歡的插畫書。
其實相處下來,時母發現小櫻很聰明,她認得字很多,一些有點複雜的字也不需要拚音就能認出來。
“小櫻平時也喜歡看書嗎?”
林照櫻點點頭,“以前在學校老師會給我們看一些在圖書角的故事書,我把每一個都看過好多遍了,奶奶也給我買過一些書......”
“奶奶都給小櫻買什麼書呀?你想看的話,這裡都可以找到。”
“奶奶去年給我買過《旅店詭談》和《古代服飾文化鑒賞》。”
“啊?”時母有點發愣,這些書怎麼聽也不像是適合孩子看的,“這些書你都能看懂嗎?”
林照櫻搖了搖頭,“有好多都看不太懂。”
林奶奶買的書都是在大集上批發的二手書,每本書都缺胳膊少腿,有些還是用劣質糙紙打印出來的,一斤一塊,都是被其他地方淘汰下來的便宜貨。一堆破破爛爛的書裡想挑哪本挑哪本,加起來論斤稱就行。
偶爾,林奶奶會去大集買東西,偶爾的偶爾,林奶奶順便會買一斤書回來。她沒讀過書,也不認識字,但是一直都覺得兩個孩子要多讀書多認字,以後走出大山,到大城市掙大錢。
不過小鄉村大集上的批發二手書並沒有兒童、成年讀物的區分,童話故事也很少,林奶奶不認字,每次買書都被書販子連忽悠帶騙,最後買下幾本賣不出去的書。
《旅店詭談》、《古代服飾文化鑒賞》、《一位老木匠的終身格言》......但這些書也不是全然無用。
那些鬼故事在林照櫻津津有味地看完以後,還會給林雲蘭和奶奶講幾個,林奶奶每次聽完都要念叨阿彌陀佛,但下次還會再跟著妹妹一起聽聽。
一些木工、鐵匠還有名不經轉的手藝人的自傳是爺爺喜歡聽的,爺爺年輕的時候手很巧,偶爾也會做木工,聽到這些事跡的時候也會打起些精神。
還有一些關於古代服飾、金字塔的組成、東南亞的種植作物一些稀奇古怪的內容的書,也在林照櫻百無聊賴時看了個遍。
剛剛上三年級的小孩子其實不怎麼看的懂,主要就是找裡麵的故事,其他的就當認字了。
雖然這些書都很冷門,但也確實給這個苦苦支撐的家庭帶來了一絲慰藉。
這次有機會能看到這麼多種類豐富,又充滿故事性的書,林照櫻很是興奮。
除了一些未拆封的書,其他的都是可以免費看的。
林照櫻抱著三本書和時母說說笑笑地回來的時候,就見林雲蘭不複之前的快樂尋寶的樣子,反而在和旁邊的孩子麵麵相對,她抿著唇,雙手護著自己的尋寶化石和已經挖出來的幾顆“寶石”,為難又委屈地看著對麵的男孩。
“我已經跟你換好幾個了,不能再換了......”
“我想要那個橙色的,你給我,我把黑色的給你。”
“不給......”
“給我!”
“不...”
“給我,快給我!”
兩個人說著說著,那個男孩子就急了上手搶。
時母喝一聲,“乾什麼呢?!”
她們趕緊過去,走進了這才看清是剛剛那個撞人的男孩。
他的母親也不知道哪兒去了,男孩手裡也有尋寶化石,聽到有大人來了,才把手收回去,手裡還拿著一顆小小的暗淡的小黑石頭
而林雲蘭手裡的是一顆圓潤又大的橙色石頭。
男孩看到氣勢十足的時母,張了張嘴,“我隻是想換一顆石頭而已......”
“可是你已經換了四顆了......”林雲蘭委屈地將寶石背到身後。
男孩看了眼林雲蘭身後的人,重新理直氣壯道:“你真自私!”
每次都是用小小的醜醜的寶石,換她漂亮的寶石,之前是旁邊一直有人說大方友善才是好孩子之類的,她才勉強同意換的,如今被對方說自私,林雲蘭的臉唰地一下紅了,眼睛也瞬間噙滿了淚水。
林照櫻不動聲色地環顧四周,攝像機像是有所預料地早就在最合適的位置對準了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