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1(1 / 2)

元明三十年末,元明帝忽然駕崩,此時正逢天災四起,屍橫遍野,民不聊生,國庫嚴重虧空,起義大軍更是兵臨城下,留給後代子孫無數的爛攤子和一屁/股爛賬。

昔日爭得頭破血流的皇位,如今變成燙手山芋,各位皇子皇孫們人人避之不及,都忙著攜財而逃,唯恐被那些迂腐古板的大臣們趕鴨子上架,成為末代皇帝,背負亡國的罪名。

親眼看著從盛世繁華之邦,走向落寞衰弱,大臣們心裡非常不好受。

他們有心想守護他們畢生奉獻的國家,也知道若是逃走還能苟活一世,更知道此舉無疑同等送死,可現在的問題是,沒有任何一位皇室中人,願意和他們站在一起,他們以什麼名義守衛這個國家?以亂臣賊子的名義嗎?

古人忌諱名聲,就連造反大軍即便是編,也要編出一個名號,好讓自己出師有名,免遭世人指責,起義不斷,何況是先帝剛駕崩,新皇無人接替的蕭國。

就在眾位大臣們一籌莫展時,發須近乎花白,年歲老邁的太傅突然拍了一記手,眼神亮得驚人,“有了!”

上了年紀的戶部尚書,因近日愁緒煩憂未能安枕,此時眼眸半閉未閉,正在打盹,冷不丁被掌聲嚇了一跳,頗為費勁地抬起眼皮斜瞅,“莫要一驚一乍,老夫年紀大了,受不得驚嚇。”

太傅吹了吹胡子,“再大有老夫大嗎?老夫還大你三歲呢!”太傅顫巍巍豎起三根手指頭。

做為裡邊年歲最小,卻也已年近半百的工部尚書,慢悠悠走進兩人身邊,兩手一左一右,各自安撫兩位兩朝元老。

“來深吸口氣,再慢慢吐氣。”工部尚書對戶部尚書安撫道,隨之又轉頭對太傅說道:“魏太傅莫急,有啥事咱們好好說道,莫不是還有哪個皇子皇孫還沒出城?”

此話剛落,其餘大臣目光立即看向太傅,有種隻要對方說出,他們就會立即馬上立刻去把人綁來的蠢蠢欲動之感。

隻見太傅搖搖頭,眾人的心也跟著隨之從報有希望,轉化成失望。

“但是!”太傅頓了頓,又將眾人的心高高提起。

戶部尚書一忍再忍,擼起袖擺朝太傅攥緊拳頭,“魏太傅,彆逼老夫揍你啊!”

太傅也知道此事緊急,也沒故意吊人胃口,“不知你們可還記得元明十二年盛夏,先帝到天池行宮避暑一事?”

兵部尚書點點頭,“記得,當初政事繁多,還是我們幾個老家夥過去請先帝回宮。”

說是請,其實跟道德綁架差不多,大概就是你不回來處理政務,我們幾個老家夥就站在太陽底下中暑給你看……

也就是先帝脾氣好,性格軟和開明,若是換另一個皇帝來,即便是有礙於名聲,也會讓他們吃好些苦頭才肯罷休。

記得那時天氣炎熱,先帝正在行宮裡小憩,他們幾個老家夥趁著黃昏之際前去請駕,當時先帝麵色一陣青一陣白,臉色憤怒中帶著些許不明神色……

等等!

幾個大臣不可置信又帶著些許欣喜若狂之意,互相對視一眼。

太傅點點頭,他撚著胡子不自然地咳了一聲:“你們知道,老夫是帝師。先帝自幼隨老夫開蒙,熟讀詩書禮樂,習帝王之道。咳~就那日老夫也就是小小的好奇了一下,擔憂先帝聽信於奸人耽於玩樂,並不是有意窺探帝蹤。”

戶部尚書不耐煩地揮了揮手,“行了行了,知道你無意窺探帝蹤。這裡就我們幾個老家夥,不會告知旁人,莫要再廢話!”

太傅老臉一紅,支支吾吾道:“老夫當時就和宮人閒談了一下,宮人說先帝當時在行……嗯魚水之樂。咳咳,說到這裡老夫還是得解釋解釋,這可不是老夫教的啊!”

“隔年,老夫便聽聞天池行宮似乎有宮人犯了事,而且還是與人私通生子罪名……那時正逢太子誕生,大赦天下,宮人被免去死罪,送往掖幽庭……”

後宮之事,大臣們一般不會插手,因為這於理不合,於法不合,是逾矩行為。

看到其他人不信任的眼神,太傅也有些微怒,“元明十八年太後壽辰,無意中見到一名偷跑出來的稚童在池中洗漱,老夫發誓,他和先帝長得有七八分相像!”

太傅歎了口氣,“當時老夫還以為是後宮傾軋,為人臣子便沒有再插手,如今想想竟然是水中最後一根浮木,老夫慚愧!”

等太傅抬起頭時,隻見到往日慢悠悠走,仿佛下一秒就要駕鶴西歸的老家夥們,各個跑得跟兔子一樣,轉眼就隻能看到他們的背影。

太傅:“……”

***

大國將傾,宮人們早已各自逃離皇宮,隻剩下他們,以及十萬僅聽皇帝調遣的禁衛軍。

大臣們跌跌撞撞來到掖幽庭,這裡關押著犯了大罪的宮人,此時荒無人煙。

他們來的正巧,迎麵便碰上一位穿著藍白舊衣,莫約十七八的少年。

那少年身體強壯得像個小牛犢,鼻子和眼睛還有嘴巴,的確和先帝長得是一模一樣!

大臣們兩眼含淚,撲通一聲跪倒在少年麵前,高呼恭迎新帝,生生把少年嚇了一跳。

少年滿臉狐疑地聽著大臣們說完前因後果,以及自己的身世,不但沒有感動,反而覺得這些人欲行拐騙之事。

“你們說我爹是先帝,可為什麼我娘親會不肯說出事實?即便是我娘親身世卑微,按你們的說法我好歹也是皇子,可為何先帝還把我和娘親送到這裡?再有,你們說我和先帝長得很像,為什麼從沒有人跟我說過這話?”

少年丟出了一係列問題,問得各位大臣們是麵麵相覷,啞口無言。

他們,他們也不知道啊!

太傅一把抱住少年的左手,戶部尚書一把抱住少年的右手,還有幾位大臣將少年圍住。

没有了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