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13(1 / 2)

在百官的翹首以盼,外加提心吊膽中,蕭璟回來了,與之隨行的還有穆竹青和唐宓一乾人等。

穆家滅門案主謀賀之舟已死,在其身邊的心腹招供下,涉及此案的官員也被順藤摸瓜連根拔起,新派任了很多不論出身,隻看能力的官員。

曆年來,人才大多為士族把控,朝廷處於被動之下,高官往往都是由士族學子所任,讓那些出身寒門的學子根本無所向學,毫無出頭之日。更有戲言稱‘寒窗苦讀不如士族走卒’的說法,由此可見那些士族對朝廷的影響力之深。

朝廷動蕩有利有弊,利則清洗了極大一部分士族官員,弊端則職位空缺了很大部分。

陽城戰役後,士族們恃才傲物,欲行他們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很老套卻非常實用的那一套,妄圖意人才學子對朝廷施壓,逼迫朝廷交出火藥秘方。

他們禁止門下門生參加朝廷科考選拔,在文中瘋狂抨擊朝廷,引導民間風向,欲意拿捏朝廷,使朝廷再次成為他們士族的囊中之物,亦或士族手中的傀儡。

麵對此番情景蕭璟也絲毫並不慌張,原先他下派民間宣傳的翰林學士們起到了關鍵作用,不論是百姓還是寒門學子,都沒有被士族再次誤導。

寒門學子被士族門生欺壓了數百年,他們如何會不知道士族是故意想誤導他們?如何會不知道士族的打算?即便條件再艱苦,寒門學子們也知道這是朝廷給他們的唯一出路,唯有他們努力再努力,唯有朝廷贏了,他們才能打破士族的桎梏走向新生!

根據朝廷最新條律,科舉內容不僅僅止於四書五經、文才書法政論,還額外新增了國學、史學、算學、法令、地質、格物、冶煉、農事等等以往未曾有過的內容,在各地官學書塾中推行施令。

科考選拔內容雖古怪,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士族對朝廷官員的壟斷。

士族們沒辦法,他們鬨罷工,誰知道朝廷壓根就不接茬,轉身直接推翻桌子重新洗牌定規則。聽朝廷的話吧,就中了朝廷的圈套,不肯聽話吧,就隻能眼睜睜看著寒門學子高官俸祿,在另一個程度上朝廷也能得逞,正可謂這是朝廷的陽謀!

士族們憋著滿肚子怒火,打也不敢打,罵也罵不過,隻能按著朝廷的規則來,大家都同在一條水平線上,總比讓寒門學習占據全部上風強。士族們不信他們要錢有錢,要人有人,怎麼可能比不過什麼都沒有寒門學子?

於是乎,士族學子和寒門學子無一例外地如蕭璟所想,從艱難地向學,變成了真香。

他們從未知道原來算學這麼有趣,他們從未知道原來通過地質可以識得,他們腳下土壤的分彆,他們從未知道原來冶煉的作用居然如此之大,恍若神明妙法!

在朝廷的引導和知識的熏陶下,學子們對朝廷產生了極大的好感。人類對未知的強大,向來有敬仰崇拜之心,很快那些士族的各派大家們惶恐了,因為他們發現朝廷新推的一係列門科,居然有隱隱超過自己學家理論的趨勢。

這回輪到那些士族自顧不暇,此舉也是朝廷對士族們的反擊。

文人間的學派之爭,往往向來勢大。讓士族們窩火的是,在以往的學派之爭中,隻要士族控製了筆墨,限製了消息的傳遞,限製彆的學派聲音就同等於占據為勝一方,而朝廷在這次史無前例的巨大古新學派之爭中,搗鼓出了個什麼報刊,除了國事之外,還有民間各個地方之事,甚至為了給他們文人,還專門做個學派欄目!

簡而言之,朝廷隔岸觀火,甚至還給他們圈出一個地方打架!就問這樣子氣不氣人?心肌梗都要快複發了。隔岸觀火就算了,等他們爭得頭破血流,意欲影響朝廷施法時,朝廷又主張以人為本,依法治國的理念,其中還結合了各家的優點,這真是……好生不要臉!

在種種措施條令下,蕭璟對朝廷的掌控力遠出史上最新高,幾乎大部分的學子都成為了他的迷弟迷妹。

為什麼要說迷妹呢?這當然是蕭璟采納了唐宓的建議,實行女子皆同參加科舉,釋放了束縛在女子身上的萬年枷鎖。

有著火藥和律法的鐵腕之下,加上各種新措施太多,每一條都幾乎能引起全國動蕩,又有朝廷有意壓之,關於反對此條律法的聲音,根本沒能濺起多少水花。

士族在蕭璟的一通或強或軟刀子的操作下,門下門生學子急驟減少,退出了屬於他們的一言堂。

衍清王氏祖宅,此時正行宴中。

“王家主邀本侯前來,不會就是光吃吃喝喝罷?”一名身材矮小,眼神卻充滿精光的男人,邊問邊伸手朝斟酒的婢女摸了一把,行事間充滿了急色的醜態。

王家是名門望族,主子們為人守禮,最是看重名聲,下人也跟著受了些熏陶,何曾見過如同窮人乍富,言行如此粗鄙之人?

婢女冷不丁被揩油,當即嚇得退後了幾步,酒水灑落在桌上,引起這位粗鄙的貴人道了一聲晦氣。

“你這婢子好生清高,白日端著,夜裡還不是任人所為?一個婢子也敢在爺麵前抬架子?也不看看自己什麼貨色!”貴人拍了拍桌子,也不知是對婢女發作,還是在借題發揮。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