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雙生子15(1 / 2)

鎮國將軍滿是自信,蕭璟周邊人則是一臉不屑,大有等常公公說出,他們就反駁說常公公被太子人等收買。

兩方人馬目光聚集在常公公身上,隻為等一個結果。

“此乃陛、先帝欽書!”常公公看著詔書,半是悲悸半是追思說道。

這下子,不單鎮國將軍,就連蕭璟的人也錯愕了,常公公不是太子那邊的人嗎?怎麼會說這話???

鎮國將軍隻會比其他人更氣。

喵的,他冒著和太子反目的風險,從太子手裡保下常公公,結果這二五仔居然敢演他!

鎮國將軍震怒,指著常公公破口大罵:“你、你,滿口胡言!是不是他收買了你!?常公公,不為自己,你可要為你徒兒仔細想想!”

鎮國將軍口中的徒兒是指常公公收的徒弟,原以為這樣就能桎梏常公公,卻不想鎮國將軍根本不懂得宮廷傾軋。什麼徒兒不徒兒,乾兒子不乾兒子的,不過都是虛情假意,心知肚明的利益捆綁交換罷了。

常公公抹了抹眼淚,宛若主子不在被人欺負的家狗,“此事與老奴徒兒無關,還請鎮國將軍莫要牽連老奴徒兒啊!再者,老奴在先帝身邊伺奉了也有數十年之久,先帝就是老奴的主子,老奴豈會為了那些黃白之物說昧了良心的話?先帝臨終前確實曾派發詔書,由親衛送往,不若可喚諸位大臣與親衛大人辨認一二,便知老奴所言是真是假!”

突然被cue到的大臣們心思各異,反對太子一派,亦或耿直得像頭牛的大臣們,大多或被抄家流放,或被貶職外放到某個窮得叮當響的地方任職,如今留下來的要麼是太子黨羽,要麼是見風轉舵的主兒。

當然了,太子雖然排除異己,但也不是什麼昏君,並不會做那種不看各方擅長,而是任人唯親的事兒。加上他掌權時日不長,甚至是還處處受鎮國將軍的裹挾,是以除卻站在明麵上,立場鮮明的對家,大多還是暫述原職,這也造就了很多大臣並不是和他一條心。

蕭璟黨派進攻得非常快,快到他們還沒能做好應對之策就直接攻打入京,故而當下想什麼都有。

太子和鎮國將軍哪裡會不知道這些大臣在想什麼?他們知道,他們恨不能回到之前一巴掌掀飛,傻逼逼主動跳進陷阱的自己。

如果說太子此刻在試圖向天借一顆後悔藥,諸如他當時就不該聽鎮國將軍之類的話,那麼鎮國將軍除了後悔自己當初保下常公公這條農夫懷裡的毒舌之外,他想得更多一點,比如蕭璟為什麼多此一舉?

如果說蕭璟是為了在乎名聲這才弄出了詔書一事的話,那麼即便沒有常公公還有李公公,陳公公等人,再者其他大臣雖然並不全是他們的人,可他們全家老小皆在城中,是以必定會有為家裡人考慮的大臣……所以蕭璟出這招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鎮國將軍也沒有思考太多,不是他不想思考,而是眼前的形勢不容他再思考,因為他們的後方有一群人走來。

為首之人是先帝的先帝的妻子,也就是蕭皇父皇的妃嬪,簡稱太皇太妃們。

身份和輩分最高的佟佳氏太皇太妃,手中捧著兩道聖旨,在眾後宮妃嬪與先帝親衛的擁立下,來到眾人麵前。

佟佳氏一族是開國太/祖皇帝的母族,雖然一代代已然落沒,但太/祖皇帝欽賜的開國功臣牌匾還在,更特賜無大罪可恩殊十代的旨意。總的來說就是佟佳氏一族隻要不謀逆叛國,便是皇帝也要禮遇三分,因為這是佟佳氏一族,用他們全族近乎滅族的鮮血換來的榮恩。

佟佳氏太皇太妃鮮少出現在世人麵前,可以這樣說,太皇先帝以及先帝之所以能當皇帝,都和佟佳氏太皇太妃離不開關係。

鎮國將軍和太子見到佟佳氏太皇太妃心中隻覺得不妙,畢竟這種時候,佟佳氏太皇太妃早不來晚不來,偏偏等他們弱勢的時候才出現,他們並不認為佟佳氏太皇太妃是來幫助他們的。

這個時候,即便是佟佳氏太皇太妃對他們伸出援手,多半也隻是大火中澆了一桶水,毫無甚用處。

太子心裡一個咯噔,他跟佟佳氏太皇太妃除了逢年過節見上一麵,這位老人家向來關在自己宮中禮佛論道啥都涉及,最多聽說在他出生時給他送過一本三字經,根本沒有其他接觸,此時想讓這位幫他無異於癡人說夢。

即便如此,太子還是扯了扯嘴角,懷揣著一絲微弱的希冀,朝佟佳氏太皇太妃行了個晚輩禮,卻見佟佳氏太皇太妃沒有施舍半個眼神,木著一張老臉,猶如誰都欠了她百八十萬銀兩一般。

“先帝有旨,太子蕭樞大逆不道,屢犯天恩,以下犯上,意欲篡位謀權,弑君惡行,天地同誅!念其為皇室宗親,革除皇室身份,派往格陵……”

“先太後懿旨,太子蕭樞行事乖張,枉顧手足之情,為人暴虐聽信奸人,殺孽深重,重罪十犯,並罪當誅……”

先帝的聖旨是蕭皇為了防止太子謀逆給自己留的一條路,而先太後就更加不用說了。蕭皇死的時候先太後還沒死,她是在十一皇子被太子弄死後才被活活和氣死的,可想而知先太後對太子的恨意有多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