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一樣,其實也一樣,都是青春的年華,都是熱血兒郎。說不一樣,其實也一樣,一樣的足跡留給,山高水長……”
如果前麵是鋼,那此刻楊軼的歌聲裡又揉入了柔,那“說不一樣,其實也一樣”的高音裡,楊軼唱得是千柔百轉,令台下的戰士們都禁不住為之動容。
這首歌可不僅僅是高音!它的歌詞是寫得真好,漸漸的,開始領會楊軼歌裡的意思後,戰士們仿佛在這歌裡找到了知音。
且聽:“咱當兵的人,就是不一樣,頭枕著邊關的明月,身披著雨雪風霜……”
這樣的歌詞,難道不是跟王昌齡的《出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嗎?“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征人未還!”
隻有他們這些真正地駐守在祖國邊境(西南邊陲)的戰士們,才知道這句歌詞說描繪的邊關風情,是吐露著怎麼樣的心酸。
不過,這也不奇怪,楊軼以前可也是他們其中的一員,也是真的在邊疆駐守,頭枕過邊關明月,也經曆過邊境的連綿雨季與冬天的風霜。
要不然,他如何能夠寫出《士兵突擊》,寫出《當兵的人》,這樣貼近現實的作品呢?
“說不一樣,其實也一樣,都在渴望輝煌,都在贏得榮光,說不一樣,其實也一樣,一樣的風采在共和國的旗幟上飛揚!”(注1)
這首歌滿滿的正能量,楊軼滿腔熱情地唱著,台下的戰士們也是滿腔熱血地聽著,聽得渾身都是勁。
就好像他們從這首歌裡,找到了自己渴望的肯定!
當兵的人,跟普通人沒有什麼兩樣,但我們背負著守護國家安寧的責任,我們背負著保護人民安危的責任,我們將熱血灑在了祖國邊疆的土地上,並沒有辜負父老鄉親們對我們的期盼!
尤其是這些歌詞,戰士們想到了每天飄揚的紅旗,想到自己的青春也如同國旗一樣迎風飄揚,就禁不住熱淚盈眶。
這種感情或許外人很難理解,但隻有他們知道,在枯燥的訓練、站崗、戰鬥中,得到彆人的認可,是一件多麼令人激動的事情!
“……為了國家安寧,我們緊握手中槍,咱當兵的人,就是這個樣!”最後,在楊軼高亢的歌聲中,這首歌慢慢地落下了尾聲。
但就如同戰士們意猶未儘的感覺一樣,台下剛才聚精會神在聽的張亞忠也轉過頭,跟羅宗盛說道:“剛才小楊說這首歌是他寫的對吧?我好像之前都沒有聽過。”
這麼經典的軍歌,如果在這個世界裡有,不可能不受到軍人們的追捧!
羅宗盛笑著點頭:“是的,今天楊軼說要唱兩首歌,兩首軍歌都是他寫的,以前沒發布過。”
“這樣多才多藝的軍人,是我們部隊的瑰寶啊!”張亞忠感慨道,“你說,小楊這麼優秀,我們不宣傳他,還能宣傳誰?都讓大家看看,我們部隊裡走出來的軍人,也是好得沒話說!”
羅宗盛笑著點頭,他心裡也是為楊軼感到驕傲。
“還有一首歌,這首歌,可能就有點煽情了……”楊軼平複了一下剛才唱歌時候激昂的情緒,笑著跟戰士們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