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周過去。
《小三》這首歌,在剛剛開始發行的時候,因為它的題材就受到了極大的關注,但與此同時,這首歌和它的“創作者”鞠傑也受到了社會輿論極大的抨擊。
儘管人們心知肚明,都深懂這首歌唱的就是社會上最令人深惡痛絕的現象,但有時候把人性殘酷的一麵直接剝露出來,並不見得能讓人能夠接受!
無論是樂評人,還是非音樂行業的娛樂圈人士,紛紛對這首歌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說蹭熱點也好,他們反正是通過不同的渠道,包括最近新興的微播,接二連三地踩這首歌一腳。
儘管初期天美還在公關上動了一些手段,用錢去請一些樂評人來為這首歌站台,可是到後來,看到網絡上鋪天蓋地的罵聲,他們也隻好放棄治療。
這些評論的槽點也各有不同,甚至有一些形成了鮮明的對峙,像有的女權人士表示這是對女性的不尊重,感情的破裂,不能隻歸罪於第三者的插足,這個男方的責任應該更大!
而可能受到過同樣傷害的人也不喜歡這首歌,她們覺得這首歌不是在責怪小三,而是在維護小三!
看那個歌詞,“我也知道那不是因為愛”,這什麼狗屁,不是在給小三開脫嗎?
而有一些男性的樂評人也很反感這首歌,他們覺得鞠傑在這首歌裡,扮演了一個軟弱無能的糟糕角色,作為男人,就應該敢愛敢恨,既然她敢給你腦袋上種下一片草原,你就應該讓他看看什麼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不過……
有些詭異的是,儘管罵聲一片,各大音樂網站上樂評區裡幾乎都是一邊倒的罵聲,但這首歌的評分卻不低,給這首歌打高分的,和給這首歌打低分的人數幾乎持平!
這個數據曾遭到人們的質疑,但版權組織介入調查之後,卻發現這首歌的評分並沒有造假,而且他們摘選了一些谘詢打高分的觀眾的回複公布出來,並且在版權組織微播公眾號上發布,這些回複組合成的長文卻得到了許多人的點讚。
“我不知道這首歌好在哪,但我聽了覺得很解氣。”
“有人將自己的心肝脾肺腎都掏出來給你看了,給個五星好評不過分吧?”
“沒辦法予以評論,好聽就行,想那麼多乾什麼?”
“這首歌很有魔性,我單曲循環了好久,居然沒有聽膩。”
“這首歌確實好聽,不過得塞上耳機,塞上耳機有時候也不行,因為忍不住會跟著唱,聲音一大,公交車上周圍的人看著,那詭異的眼神,就尷尬了……”
確實如此,不喜歡這首歌的人可以找到無數的理由來抨擊它,但喜歡這首歌的人,也沒辦法找到理由來維護它,甚至都不太願意告訴彆人自己喜歡聽這首歌……
彆人罵就罵吧,喜歡聽的人繼續聽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