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杜太爺的信, 珍卿玩了一會兒,還是繼續其他人看信。
親戚們說家裡最近的事。
玉琮他姐滿了十九歲,趕著今年臘月就出嫁了, 上次送回去的東西,都說著用著挺好的。
楊家的信很短, 是三表叔寫的。
他沒寫楊家灣的親戚們如何,先交代說, 帶杜太爺到省城做過身體檢查了。
杜太爺有腸胃炎, 身上的其他部位, 也有一點零零碎碎的炎症, 但萬幸都無器質性病變,常日吃藥保養就好了。
珍卿眼神移向窗外, 既然是這樣的結果,她可以將憂慮之心,稍微放開一些了。
三表叔在心裡叮囑,不必太掛念家裡的事, 還是要在海寧安心求學,杜太爺那裡他會幫忙留意。
而李師父在信裡說,他最近讀清代張心齋居士的書,忽生許多感慨。
他覺得整日遊山玩水、縱情享樂,終究無聊,他想效仿前朝的張心齋居士, 剩下的日子, 主要用來著書立說啥的。
李師父深通校勘和訓詁之學,他打算折節雲窗,遍籍群籍,對一些古籍進行校勘注解, 給後世留下一點東西。
李師父還囑咐珍卿,看到各種古籍的校勘注釋,要好生幫他搜羅一下,著人寄回睢縣去。他要博采眾家之長,來做自己的學問。
除了李師父寫的信,李師娘還另寫了一信,說珍卿的生日快到了,就送給她一些吃食玩意兒,就當是給她的生辰禮。
李師娘給她的包裹,也有六套衣裳鞋襪,還給她捎了六罐子香菇醬和牛肉醬——珍卿從前在磨坊店,很喜歡吃這個。
除此之外,衣裳裡麵還卷了些小飾品,一對金玉葫蘆,一對金玉寶瓶,一對金玉如意。
這些三對金玉小飾品,寓意福祿、平安、如意。
而且金玉二字湊在一起,也是對她終身大事的祝福——珍卿翻年就十七了,按照傳統的婚娶年齡,她的婚事早該定下。
珍卿按下信紙,捧著臉吐吐舌頭,想找個現成對象訂婚不容易。
這六件金玉飾品,件件做得小巧精美,拴起來掛在脖子裡的,看著肯定很可人的。
李師娘在信裡還跟珍卿說,她的女兒李娟——珍卿喊娟娟姐的,又懷上了第三胎。
把所有的信都看完了,珍卿擺弄著這葫蘆、寶瓶、如意。——被人惦記的感覺真好。
胖媽進來給她送湯水,見了這三件好東西,也忍不住連連讚歎。
胖媽那真是愛不釋手,讚歎著好工藝、好物件,她可從沒見這種好東西。
胖媽稀罕地問:“五小姐,這都是誰送你的?”
珍卿就說:“我師娘送的,臘月十八是我生日,師娘提前備的生日禮。”
珍卿這麼一說,胖媽就連聲說著“罪過,該死”,竟然把五小姐生日忘了,不知不覺就錯過了。
但她也抱怨珍卿:“五小姐,你怎麼不提醒我?好像聽你提過一嘴,臘月裡忙裡忙外全忙忘了。”
珍卿瞥她一眼,歎著說:“胖媽,你彆嚷得人都知道,也彆折騰什麼。”
胖媽非常不解,說:
“為什麼不過呢?像四小姐,過生日前一個月,就到處跟人說生日要到了,生恐彆人忘了她的禮物。
“五小姐,太太他們是不知道,最近也是太忙,確實忘了問你。現在說給他們聽,給你補個熱鬨生辰也好啊。”
珍卿其實無所謂,她已多年不過生日。就跟胖媽解釋說:
“生日過不過,我早不在乎了。我五歲那年,臘月十八過生日,臘月二十夜裡,我生母就亡故了。
“這些年的生日,都是隨便混過來,過著也是傷心。”
所以,她也很少跟人說,她生日是啥啥時候,也從不提醒彆人送禮物。
來到謝公館之後,也是胖媽偶爾問過一回,她才跟她說了。
她生日就在昨天,明天就是亡母的忌日了。她循例還要寫一封長長的信,交代這後半年的事,等明天燒給亡母,寄托思悼之情。
發了一會兒呆,珍卿開始分杜三叔送的東西。
送來的錫器都是茶壺茶杯,還有溫酒器和茶葉罐,這些器皿再加上韶酒,她自己登記了一下,就交給秦管家處理。
至於那些彩陶俑,大人們少分或不分,大房的三個孩子多分,這個可以親手送,顯得有點誠意。
還有杜太爺給她寄的吃的,那些果子糕點之類,也分好了各自送去。
現在其他人都不在家,連大房仨孩子也沒下學,就隻給吳大嫂送了一大份。
不管吳大嫂看不看得上,反正心意是送到了。
等到大房三個孩子下學,珍卿就開始挨門送彩陶俑了。
珍卿覺得吳元禮年紀大些,打算送他一套武士俑,送兩個小的是舞樂俑和仕女俑。
吳仲禮和吳嬌嬌,真是倆小可愛,特彆禮貌地表達感謝不說,還要回送她一點小玩意兒。
而吳元禮看見珍卿送的陶俑,兩眼放光,著實喜歡,卻想一句話也不說,伸手就想奪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