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太爺高興時也聽勸,當場活學活用,馬上把音量的旋鈕轉一轉。
杜太爺聽著咧嘴憨笑,黃大光問戲匣子是放太爺屋裡嗎?
杜太爺連說三聲“好”,眼見要搬進他屋裡,他又改變主意說就放在客廳。
珍卿回到閣樓上,看到三哥除送了衣料珠寶、文房用品,還有一對瓷驢、一對瓷馬,這都是托人買的九江瓷器。
按照慕先生的要求,珍卿該經常寫生一些動物,但她每日上學不便,三哥就買了瓷的驢馬,讓她在家裡也有練習對象。
珍卿摸著那瓷驢的身軀,長長地歎了一聲。
更讓人驚奇的是,三哥還送她十二隻大紅描金的閩地皮箱,都是給她裝精細衣料用的。
胖媽稀罕得不行,說這種皮箱關起來特彆密實,就跟封好的罐頭一樣,把衣料皮筒裝進去,再放上樟腦丸兒,四五年都不壞一點。
珍卿問後媽二姐有沒有,胖媽說他們原有不少,所以給她們沒分那麼多。
珍卿倚靠在紅箱子邊上,摩挲著皮箱麵上的紋理。
今年夏秋多雨,珍卿給三哥寫信,無意地抱怨過雨水太多,把她的衣料皮袍黴壞了。沒想到三哥不吭聲,就送來這麼閩地的好皮箱子。
三哥對人的好,從來不是咋咋呼呼的,就像“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在最恰當的時候給予,讓你心裡無比熨帖倚賴。
她年齡也漸大了,將來免不了涉足婚戀,她想要的不僅僅是男朋友,不僅僅是丈夫,還是能給她父兄般關愛的人,唯有如此她才可能幸福。
她看身邊的其他男性,想著他們能提拱的生活場景,覺得都不及三哥讓她有安全感。
更何況,她在情竇初開的年紀,看見的第一個人就是三哥啊。
可是天公不太作美,珍卿撇著嘴聳肩歎氣,她本質上還是個女童:月經它還是不來啊。
胖媽在忙活著裝衣服,聽見珍卿歎氣,納悶:“五小姐,你最近總歎氣,得了這麼多禮也歎,心裡存什麼事啊?”
珍卿捂一下胸膛說:“能存什麼事呢?我大約不該熬夜,最近上體育課都比從前累,看來以後要早點睡,不能熬了。”
胖媽連忙附和她,說她一個小姑娘,天天熬到三更半夜,累壞筋骨多劃不來。
無所事事地閒了一會兒,袁媽上來叫珍卿下去,說孫夫子的陶瓷像已經請好,叫珍卿下去上頭香,保佑她一路做到洋翰林去。
——————————————————————————
珍卿收到楊家三表叔來信,說他要結婚了。三表嬸過世是前年的事,算算也有二十七個月了。
從世俗的角度看,三表叔這樣的地位,願為妻子守孝三年,已經算是有心人了。他還沒有兒子,姑奶奶不會容忍他繼續單身。
可是想一想,生孩子死掉的三表嬸,稍稍有一點淒涼吧。還有沒了娘的討論鬼楊若蘭。三表叔要是再婚,最難受的大概是她。
珍卿給三表叔買了金表,還給買了呢料的西裝大衣、牛皮鞋,還有給新三嬸的禮物。思量再三,也給楊若蘭也買了首飾。
阿成把東西寄到禹州。
雖然是雪花隨風飛滿眼,但禹州省城的楊家宅子,裡裡外外張燈結彩,穿紅著綠的賓客盈於庭戶,喜宴的熱鬨氣氛並未稍減。
此時新娘子已經接來,午間宴席已經開始,賓客吃喝說笑著,喜宴已進入高潮。
知客過來告訴三表叔,說海寧中新公司的外莊經理,這時節又送了好多禮挑來,人家現在正等在外麵。
楊家三兄弟都奇怪,他們不認得中新公司的外莊經理啊,但來者是客,自然不能拒之門外。
那中新公司的外莊經理,走進來連連告罪,說他受人之托前來獻禮,沒想到被大雪阻住,說著也無彆的話,讓禮單子送上來,請主家把禮挑搬抬進來。
楊家三兄弟都上來看,東西雖然零碎,可確是誠心誠意的。
賓客們看搬進的禮物,有三匹鮮亮的綢緞,有一個櫃式留聲機,還有不少衣服首飾盒子。
知禮的人,都會提前把禮物送來,這踩著點等宴開了才送來,也是稀奇。
賓客們好奇是哪一位親朋,送這麼貴的禮人卻不到。
二表伯大笑著說:“這卻是晚輩送的禮,家母娘家那邊的外甥女,她在外省念書,禮到人不到。這孩子一小是精細人。沒想到,她一個晚輩送這麼厚的禮。”
有曉得的人趕緊問,是不是杜家莊那個小狀元……
不曉得的親戚朋友,紛紛問是怎麼個講法,有人曉得杜家事的,就把這“小狀元”的事,講給周圍的人聽。
這姑娘雖然還不大,但各種故事以訛傳訛,口口相傳,她在睢縣已是傳奇人物,如今,名聲儼然傳到省城來了。
有一個眼尖的客人,看傭人掉下一個首飾盒,撿起來打開一看,竟是一塊名牌金表,值好幾百塊大洋呢,趕緊起哄叫新郎倌戴上。
不少人都離席起哄,說這個外甥女沒白待她,舍得給長輩買這麼貴的表。
三表叔也被吹捧得有點飄,把這浪琴金表戴在腕上,怎麼看怎麼順眼啊。想小花這孩子真會暖人心。
新房裡頭,新娘圍著蓋頭坐著,聽見外頭陣陣聲浪喧嘩,問進來的丫頭怎麼回事。
丫頭喜氣洋洋地說:
“是姑爺的外甥女,說在外地念書的,送了幾百大洋的金表,還有洋人穿的呢子大衣,大家看得好新鮮眼熱。那位表小姐這樣會孝敬人,不說姑爺臉上有光,小姐你臉上也有光,我看送的好鮮亮的綢緞,還有不少首飾呢。”
新娘子問是哪個外甥女,丫頭說不上來,新娘子在蓋頭底下輕輕吐氣:“不管是哪個,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以後好好待她。”
這一回她嫁進楊家,本來婆婆也該來的,可是婆婆自己病了,二房的嫂子、侄子也病著,二房的侄女又有喜,婆婆幾麵的不放心,就留在老家裡坐鎮。
新娘子原有些不如意。可現在回心一想,雖然夫君比她大不少,可是楊家不興娶妾養婢的,親戚朋友也這樣和氣——一個她不曉得的外甥女,對長輩都這樣敬重,由此可見親友的關係。
她也許不該這麼心窄,覺得婆婆不看重她。
想到這裡,新娘子心氣一順,吩咐丫頭,給姑爺備著置換的衣服,還有醒酒湯;看大小姐那裡吃的什麼,不夠再給添一些;還有他大伯、二伯的屋子,爐子一定不能斷火,免得進去時像寒窯冷窖似的……
丫頭脆聲答應著去了。
作者有話要說: 寫一點點老家人的生存狀態感謝在2021-09-21 16:47:59~2021-09-22 17:21:49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敏耔 77瓶;妄安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