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麵光潔如皎月,一道道冰痕就像是刻下的人生軌跡,向著世人訴說著什麼。
蘇芙以音樂為筆,以冰刀為鋒,在冰麵寫儘天下太平事,俯首看蒼生,訴說著華夏民族幾千年以來的悲歡離合。
《臥虎藏龍》是一部華國導演拍攝的電影,它展現出的內涵並不一定能被外國人讀懂,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是共同的。
也許外國人並不懂為什麼明明相愛的人為何不能廝守,不懂為何已經得到自由,卻又義無反顧的跳崖,但他們能明白裡麵的感情-愛情、友情、師生情。
華國人是委婉含蓄的,但卻又是轟轟烈烈的。感情不一定隻有愛情需要歌頌,友情、親情也同樣需要歌頌。
蘇芙進入節目下半段後,表情由冷漠變為憤怒,映襯著音樂裡暴起的琵琶和古箏,她是充滿怒意,想要刺破常規的大小姐,也是想要找到真正自己的俠女。
音樂裡的高音正在一點點爬坡,而蘇芙以下腰鮑步告訴所有人,阿克塞爾三周跳即將到來。
起身接上起跳,蘇芙的速度極快,幾乎沒有給人任何眨眼的機會。
直刀起跳的方式在冰麵上留下細長的冰痕,攝影師特意在這個冰痕上停了一秒,然後趕緊將鏡頭給挪開了,生怕慢一點就拍不出來蘇芙完美的阿克塞爾三周跳了。
3a的美是無與倫比,就算是四周跳也不能與之抗衡。
用句誇張的說法,就算是蘇芙正賽裡出4lo或者是4a,冰迷們會感歎蘇芙的厲害,但這並不代表剛練出來的四周跳能比上已經趨於完美的3a。
這也是很多冰迷們不喜歡四周跳的緣故,四周跳的待機時間太長,選手們需要滑行好幾秒、甚至十幾秒再起跳,實際上節目的藝術性完全被拋棄了。
冰迷們可不希望花滑比賽變成蹦蹦床比賽,沒有絲毫美感。
就連蘇芙的四周跳,除了4s和4t加了進入難度外,其他兩個四周跳4f和4lz都還未到不用待機便起跳的地步。
而她在日常訓練裡,待機時間最長的就是4a,通常要待機十五秒才能起跳。
蘇芙下一步的目標就是豐富四周跳的前後銜接,同時也繼續調整還未跳出的其他四周跳。
有些小報新聞喜歡亂寫,說什麼男單有人開始挑戰五周跳,有記者在采訪中還問蘇芙,對這件事情有什麼看法?
蘇芙難得嘴毒的表示,可能馬戲團更適合五周跳。
當時就把華國冰迷們笑翻天,並且將這句話列為蘇芙經典語錄之一。
對蘇芙而言,花滑並不隻有跳躍,還有滑行、旋轉、節目內容等等。
她想要的是感受花滑真正的美,而不是成為一個炫技的跳躍機器人。
費奧多雙眼冒心,捧著話筒道:“蘇芙的阿克塞爾三周跳向來都是百看不厭,同時也是最為複雜的跳法。”
【費奧多又開始告白了……不過他說的倒是沒錯,蘇芙的3a最美!】
【嗯,我覺得就算是4a練出來,可能短時間也達不到3a的觀賞度。】
3a後是一段編排步法,連上一段讓人驚歎的燕式巡場。
漢服設計特彆適合燕式巡場,寬袖隨風翻滾著,白皙光潔的小臂以及上麵閃閃發亮的首飾若隱若現。
嫋娜的女子如同一根細長的線,堅韌但卻又有幾分柔軟,讓人覺得有可能會斷掉,可是她卻以驚人的韌度延續下去。
這樣的蘇芙讓人感覺到華夏民族的特性,無論遭遇什麼樣的事情,她都不會被打倒,就算是再纖細、再柔弱都會再次回到大眾眼前。
就連看台上的西雅瑪大師,都在感歎:“我以前常聽彆人說,華國戰後能那麼快發展起來,是因為華國擁有極強的韌性,我那時還覺得沒什麼,現在一看確實如此。”
無論前方是什麼樣的,再黑暗的時代都經曆過,從啃樹皮到現今的生活,華國人向來都不缺乏韌性。
花滑排在世界之末又怎麼樣?
要知道華國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是1932年,當時隻有一名運動員;戰後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是五十年代,隻有四十幾人代表參團。
華國從來都不會害怕落後,因為華國一直都在創造著奇跡。
女排精神傳達了好幾代,振奮了一代又一代的華國人,而現在花滑也已經崛起,向著世界展現出一個又一個奇跡。
燕式巡場後,蘇芙的情緒也調動到了最高,而她很想要在這裡搞點事情。
冰很舒服,場地也是熟悉的,眼前飄舞的紅色海洋也是刻到基因裡。
少女順著冰場長邊壓步提速,超長的待機時間讓黃天瞬間警覺:“我就知道她又要改!”
節目下半場第一跳應該是3f,但蘇芙來了個3a,他就知道不省心的娃又要來新跳躍了。
果不其然,看著超長待機就知道對方要跳四周跳,而且還並不是之前四周跳。
4lo跳的難度比其他跳要難多了,除了它是刃跳需要更多的核心力量和技巧外,它起跳是上半身需要向起跳相反方向轉4分之一,等同於需要擰一下的跳法,更是會造成肩部和腰部的損傷。
就像蘇芙開始練4lo後,就算擁有超強的核心力量,她依舊避免不了腰傷,還是李隊醫拿針灸每天給她做理療,預防了較重的傷害。
預防好過受傷後再去做理療,至少將危險係數下降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