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 章(2 / 2)

宋舒予又讓人去了青黛院子裡告訴一聲,青黛不慎染了風寒,告了假,這事兒還得讓人專程過去支會一趟,若不然落下了她,回頭麵上也不好看,更怕有人從這上頭挑青黛的毛病。

年下本就是忙碌了,出了這一樁差事,便更加忙碌了起來,如今處處都可見搬著小繡筐坐在暖和地方縫縫補補的樣子,讓她們休息的下房裡更是全低著頭縫衣裳。

宋舒予索性就讓幾個親近些的都在上房裡縫補,一個院子最暖和的地方便三處,上房、弘晨屋裡與下房,下房讓出來,那些粗使的做活也好暖和些,也省了廊下幾處的炭例。

如此一群人加緊忙活了大半個月,索性弘晨屋裡伺候的人多,用到的卻不多,宋舒予院子大,也要有人照看,人更比彆處多了兩三個,出活也快,不要精致的繡花和太細密的陣腳,所求不過是能夠暖暖和和的穿一個冬天,這大半個月,竟也有了幾十件衣裳。

宋舒予看著也是驚訝的,當然也不好看了,畢竟都是布料拚到一起的,為了顧忌些,即便是整件的衣裳拆開的好布料也得和旁的料子補一塊兒,但倒也真厚實,瞧著明年再穿一年也綽綽有餘了。

如此已要過年了,四福晉讓府中的侍衛們將著些棉襖子並廚房趕出來的麵餅子一處送到了城外的難民營裡,施粥也一直持續著。

其實到沒花多少銀錢,粥是新米、糙米、碎米和紅薯土豆摻著煮的,味道雖然不是太好,但好歹能填飽肚子,麵餅也是白麵混著各種麵,即便是過年和元宵兩天弄的摻了肉的也不過是從王府下頭的莊子殺了兩頭豬煮的。

銀錢省了、難民飽了,四福晉心裡踏實又得了賢名,更在寧壽宮被太後親口稱讚了,誰不知道太後素來不管事兒,皇帝的意思便是她的意思,可見康熙對於四福晉此舉也是滿意的。

若是全用新米白麵綢緞布施出去,他反而要懷疑四福晉和胤禛的居心與雍郡王府裡的銀錢乾不乾淨了。

這樣正好。

四福晉自從在寧壽宮得了誇獎,便一直是春風得意的,帶著兩個孩子出席各府的宴席也被人一通誇獎,好在她心中是有成算的,倒沒被誇得飄飄然,做出或是說出什麼不該做的、不該說的。

胤禛儼然對這一點極為滿意,正月便都宿在四福晉房裡了,平時往各處坐坐,也不留宿,引得京中福晉貴婦羨慕的同時,自己也正被兄弟們羨慕著。

羨慕他得了好福晉,羨慕他後宅和睦,更羨慕他因為這一件事被康熙給誇獎了。

要知道康熙平日裡常常誇獎的兒子不過是太子一個,旁的都得是有什麼實實在在的功績,才能得了老爺子一句不錯,若是能被誇一句做得極好,那就真是做的頂頂不錯了。

不過這些事情和宋舒予並沒多大關係,她仍然每日沉迷於當一條鹹魚,唯一能夠激起她的鬥誌的事情大概就是教教孩子了,弘晨正是學說話的年紀,一天到晚咿咿呀呀的,人家不知道他說什麼,他卻能自己煞有其事地說上一整日,也不管有沒有人配合。

蘅安每日仍舊是青黛眼裡沒有自由被逼學習的小可憐,可惜她自己倒是十分樂意的,每天像海綿一樣學著各種知識,有時說順嘴了,宋舒予也叫上兩嘴爭權柄搶地位的,隻是不多,更多的是蘅安看著書自己學,等著她自己融會貫通。

蒙古的大福晉權力是很大的,牛馬人口牲畜從前都把持在大福晉手裡,如今不過是不讓愛新覺羅家的公主上手罷了,但蘅安要是拿到手裡了,那就是把整個部落握在手裡了。

宋舒予教著,蘅安便也學著,外頭給她調教的兩個侍女還得兩年的功夫,如今蘅安身邊全有榮姑姑和柔雁照看把持著,倒也沒什麼錯處,反而處處心細,打理的極好,宋舒予也不極了。

就讓日子這麼慢慢的過下去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