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駕自坤寧宮大門出去,右轉直走,前往文淵閣,蘇青霓挑了兩本雜覽古書,一行人又往回走,這次才到內右門口,她便聽見前方傳來了人聲。
一個粗聲粗氣的男子聲音道:“本官今日就要見皇上,你通不通報?”
答的人聲音尖細,是個太監,無奈道:“張大人,非是奴才不給您通稟,這奴才也是沒法啊。”
先頭那人更氣了:“首輔大人都在這裡了,你也不給通稟?”
“哎喲我的張大人誒,陳閣老,真的不是奴才不給二位通稟,皇上的脾氣您老肯定知道,這會兒是不見外臣的,奴才就算進去了,左右不過是挨一頓罵罷了,頭掉了碗大的疤,奴才怕什麼?奴才是擔心二位大人觸怒了皇上啊。”
那太監又勸道:“不如這樣,您們二位有什麼事情,等明日早朝時候,您們再給皇上呈奏,豈不是更好?”
那張大人氣道:“每回都是這一套說辭,若是上朝時候能說,本官還能憋到現在?皇上上個朝統共就隻有一刻鐘的時間,前麵還有那麼多大人等著呢,本官人微言輕,哪裡排得上號?”
言語之中,十分憤懣,那張大人又道:“閣老,您今日也在這,這刁奴就是不肯通稟,叫下官能如何啊?差事也辦不了,下官倒還不如辭官回老家算了。”
閣老慢騰騰道:“那倒也不至於,張侍郎且先消消火氣。”
聽了這些話,蘇青霓心裡詫異,官員要麵聖,怎麼還有不給通稟的?這些奴才這麼膽大的麼?再有,他們說楚洵上朝,隻有一刻鐘的時間,這又是什麼意思?
哪有上朝議事,隻議一刻鐘的?
正在這時,鳳駕轉眼便到了內右門前,透過那桑蠶絲的轎簾,蘇青霓看見了那兩名官員,她都認得,一位是吏部左侍郎張鍥,一位是內閣首輔陳皖仕,擋在他們麵前的是兩個太監。
大約是看見了鳳駕來,那兩名官員連忙轉過身來,躬身垂首行禮道:“臣參見皇後娘娘。”
鳳駕停下來,晴幽與碧棠打起轎簾,蘇青霓抬了抬手,吟吟笑道:“兩位大人請起。”
張鍥與陳皖仕站直了些,蘇青霓好奇問道:“兩位大人想見皇上?”
“正是,”張鍥先一步答道:“下官與閣老有事欲求見皇上,娘娘眼下是要去養心殿麼?”
這話裡的意思,就是想跟著一道進去了,堂堂吏部侍郎,想麵個聖還要搭順風車,思及此處,張鍥不禁悲從中來。
那兩個太監麵上都閃過幾分緊張之意,蘇青霓敏銳地察覺到了,她問那兩人道:“張大人與陳閣老要見皇上,你們為何不給通報?”
兩個太監伏跪在地上,其中一人立即答道:“回娘娘的話,不是奴才不給稟報,而是皇上有過聖諭,下朝之後,不見外臣,奴才們縱使有心,也不敢違抗上意啊。”
這是什麼道理?
蘇青霓的眉頭微蹙,道:“皇上今日有要事,不便見大臣?”
那兩個太監對視一眼,小聲道:“稟娘娘,不是今日,是每日都如此。”
蘇青霓一呆,再看那張鍥與陳皖仕正目光灼灼地看著自己,眼神裡透出殷殷期盼,似乎恨不得直接開口讓她幫忙了。
蘇青霓清了清嗓子,微笑道:“二位大人莫急,本宮這就前往養心殿求見皇上。”
聞言,那兩名官員都大鬆了一口氣,陳皖仕笑道:“臣先謝過皇後娘娘了。”
張鍥更是道:“那臣等就在此恭候娘娘聖音。”
蘇青霓莞爾一笑,轎簾被放下來之後,她麵上的笑容轉淡,取而代之的是若有所思與不解。
總覺得有些古怪了,皇上勤勉於政是好事,可為何處理政事之時,卻又不見外臣?難道他批改奏折時,不需要與大臣商議嗎?
而最讓她好奇的是剛剛聽到的事情,上朝隻上一刻鐘,究竟是怎麼回事?
作者有話要說: 蘇青霓:我覺得,有一點點,不對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