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尛在山上種土豆這事兒,曾家人都知道,甚至二叔三叔也在曾尛附近開了荒,除了他們家,彆家都有,大多數是家裡人口多,靠紅薯和土豆這些澱粉量高的蔬菜過冬的。
曾垚出了月子後,感覺胃口一天比一天大起來,而且彆人家孩子都乾瘦乾瘦的,她大概有奶粉撐著,所以即使是早產,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瘦弱不堪。
要知道剛抱回家的時候,她就像是個小猴子,眼窩凹陷,腦袋上就有一層皮,沒幾兩肉,一看就是在母體的時候營養不良,不過除此之外,聽力沒問題,哭起來嗓音也響亮,身體應該算是健康。
剛開始臉色發黃,喝了一段時間的白蒿水後,感覺黃疸沒那麼嚴重了,半個月後臉色就逐漸紅潤起來。
到現在為止,已經和正常滿月大的孩子差不多大小了,足見這一個月的奶粉是沒白喂。
而且她總覺得空間裡的水質特彆的好,他們兄妹五人每天喝的水,吃的飯,都是用空間裡的水做出來的,以至於他們身體很健康,就除了那次小木被狼嚇得發了燒,除此之外健康的不得了。
因為覺得水好,她隻要去叔叔家,都會給他們家的水缸裡加點這樣的水。
這麼好的家人,她也希望他們健健康康沒病沒災。
這天,小兔由爺奶在家帶著,她則跟著叔叔嬸嬸他們一起去鎮子上趕會(趕集)。
大家都很高興,尤其是小水,也沒讓人抱,去的時候硬是自己堅持著走到鎮子上。
由於帶的孩子多,他們家四個,二叔家三個,三叔家兩個,三歲的曾繁盛跟著小兔在家待著,所以他們幾個都手牽著手,生怕走丟。
集會上賣什麼的都有,還沒有明確投機倒把的年代,這麼大的集市基本上是睜隻眼閉隻眼的,不過這個年代農民手裡也沒有什麼,糧食自家吃還不夠,也不可能拿出來賣,所以還是以換的多。
他們這邊距離北方隻隔了一個城市,所以換取玉米啊,紅薯麵、高粱、小米這些還算是方便。
當然,農民也有自己種植的,不過都是開荒開出來的地,產量都不是很高,是以最為火爆的生意要算拿細糧換粗糧的了。
他們家也帶的有,兩個叔叔各背了五十斤的細糧,她和曾森也每人背了二十斤。
雖然她無需這麼做,可多少也要做做樣子,她可不想讓村裡人覺得他們家天天吃細糧,每次看到曾垚的時候,都有不少人挖苦他們。
說什麼這孩子享福啊,一個撿來的孩子天天喝細糧的米油,比他們這些正兒八經的曾家人還要幸福,巴拉巴拉一大籮筐話,聽起來可真是夠夠的。
曾尛注意到集市上除了這些換糧食的,其他基本就沒有農民賣的東西了,都是供銷社自己擺出來的攤位,上麵什麼都有,不過大多數都需要用到票。
孩子們倒是看什麼都稀罕,看什麼都想要,可是叔叔嬸嬸名列告訴他們,想要吃可以,學不能上了,因為省下來的錢都要交學費,如此一來,他們就算是再饞嘴,也隻有望梅止渴的份了。
畢竟,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能上學已經十分不易,再去貪嘴,就真的說不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