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進來喝茶的基本都是由媒人帶著進來相親看人的,所以又有“相親茶館”之稱。
這家茶館的這一風氣由來已久,以至於在大文化革命期間這一風氣都沒有改變,老板從祖上算起就在這橋頭開茶館了,從前街上的所有開茶館的在大文化運動時都關門了,唯獨這一家保留了下來。
繁衍生息是人類最大的事,是不是?總不至於不讓人家相親看對象?
這家茶館因此便保留了下來,而且一直是這家人在經營。
四人坐下後,老板娘將茶水泡上,相親的對象並沒有出現。
賈二妹看了看手表,還差五分鐘到十點,心想女方怠慢一點也是正常的,姑娘家嘛總會矜持一點的,作為男方早來五分鐘是應該的。
坐了一會,到了十點正,賈二弟問道:“秀芝娘娘,她們怎麼還沒來呢?”
張秀芝用眼睛掃了四周一下,說到:“應該快來了,或許他們正躲在對麵或者某處觀察你呢,看上眼來才會出現的。”
一般相對象的女方都是這麼做的,要先躲在一邊偷偷瞅男方,如果是自己喜歡的那款她就會帶著自己的相親團出現,反之則偷偷抽身而退,回頭男方等不到人出現就自然明白人家沒把自己相上。
賈二弟聞言,正了正衣服,將自己的軍人坐姿坐得更加挺直了。
二十一歲的大小夥了,對愛情還是挺憧憬的。
四個人又坐了十分鐘左右,坐的暖暖已經在椅子上爬上爬下了,這時兩個中年婦女和兩個年輕女子才現身了,從門口進來了。
張秀芝一看,馬上起身來,高興地說:“來了,來了!可把你們等來了!快來坐,快來坐!”
姑娘肯現身了,這就是把賈二弟看上了!
賈二妹和賈二弟也趕緊起來讓座。
“老板,再擺一桌茶來,五杯!”張秀芝一邊衝老板娘叫到,一邊拉椅子請姑娘團的人坐。
再看女方相親團這五個人——
兩個中年婦女應該是夏妹子的媽和嬸嬸一類的,兩名年輕妹子其中應該有一個是夏妹子,一個是她的姐妹。
然後張秀芝就開始為雙方做介紹了:“這是賈萬民同誌,這是夏瓊華同誌。”
哦,原來剪了一頭齊肩短發的是夏瓊華,身材和長相都還端莊,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麵容呢很符合這個年代的審美觀,麵若銀盤,有富貴潛質。
說實話,賈二弟第一眼的眼光是投向夏瓊華身邊那位妹子的,那位妹子與夏瓊華長得有些相似,一看就是姐妹,但這位妹子臉盤沒那麼大,臉型要秀氣一點,下巴要尖一點,眼睛要靈動一點。
賈二弟第一眼還以為這位才是夏瓊華,誰知竟然不是,於是他的眼光才從那位臉上轉移到這位名副其實的夏瓊華臉上。
怎麼說呢,第一眼平平,不驚也不喜,更沒有心動心跳的感覺。
但這就是相親,隻要看得過眼,條件相當就可以了,不是嗎,賈二弟還是禮貌地向夏姑娘問好,向她的陪同人員問好,然後再請她們坐下喝茶。
幾句寒暄過後,雙方也就搞清楚了各自的陪同人員都是什麼身份。
賈二弟這邊就不說了,女方那邊一個是母親,一個是嬸嬸,一個是妹妹。
也就是說被賈二弟第一眼看上的人是夏瓊華的妹妹,她叫夏瓊英。
“你在部隊當了幾年兵了啊?”夏母親問。
“第三年兵了。”賈二弟答道。
“三年滿了後會轉乾嗎?”夏嬸嬸又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