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這個農民就趕緊去將古劍上交,後來經過專家鑒定,這古劍果然是先秦時候的東西,依照現在來說就是國寶級的文物,珍貴異常,但是當時這東西是有待商榷的,是毀了還是留下得由有關部門決定。
但是後來聽說那把古劍被某些職權人士拿走了,不知是毀了還是偷偷私藏了,這農民就有些後悔,覺得還不如留著拿來戳土抿窯洞壁呢,於是剩下的一把就沒再上交了,反正自己家要新挖一口窯洞準備給兒子做新房的,當個工具使使也不錯。
對了,他當時挖到的是一對古劍,這一把古劍就留了下來當抿土工具了。賈二妹上他家去花了一百塊錢買了下來。
本來這家人是不要錢的,說:“你花一百元來買這破銅爛鐵的東西,那不是把我當周扒皮了嗎?”
田嬸也覺得賈二妹太破費了,就算是扶貧也沒必要一出手就是一百元啊!
不過,賈二妹卻說:“我是喜歡收藏這些老物件,隻要是喜歡的東西就不在乎什麼錢了,不花錢的東西我就不會喜歡。”
她可沒有告訴對方這東西可是值錢貨哦,在不久的將來拿到拍賣場去一拍賣,嗬嗬,價值連城都有可能!
當然這話是萬萬不能跟人說的,人性的自私是一回事,就算說出來這些人也不會信的。
賈二妹硬是把錢塞給了他,表麵上看自己是吃了虧了,但卻是撿了大大大的漏寶!
第二件寶貝是個鷹樣陶器,這件陶器器型不大,像是古代人的香爐。
這也是一村民在山坡上開荒犁地時,無意間發現有一石板,石板下麵是一個黑洞,村民很好奇這到底是啥,在清理掉周邊雜草泥土後居然發現了這樣一件老鷹形狀的土缽。
村民帶回家後將其作為喂雞的容器,賈二妹也是花了一百元錢給他買了。
賈二妹一見到這個陶器就心內狂喜啊,這可是一件遠古時代的東西啊!
因為在二十一世紀的時候發生過一件真實的故事,一個鑒寶節目上,一名陝西的中年男人帶著一件寶貝上來了,將寶貝擺在了鑒寶專家麵前,專家一看到這件寶貝眼睛都亮了,忙問:“你這是從哪裡得來的?”
寶主說:“我父親當年在陝西下鄉,看到一個老農家中喂雞的缽子,認為這是個年代久遠的東西,便花了一元錢給買了回來。”
“哇,這可是個寶啊!怎麼可以用來喂雞啊!”。專家感歎不已,說話的聲音都微微發抖。
當時專家在經過反複鑒定後就對那位寶主說:“這是一件遠古文物,叫住陶鷹鼎,是如今國家規定的第一批禁止出境展覽的“陶鷹鼎”,如今藏有一個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專家又給做了科普道:“此文物之所以被命名為“陶鷹鼎”,是因為這件遠古文物的形狀是一老鷹,又有中國青銅時代的鼎的形象。隨著這件文物的出土,國人意識到中國的鼎文化並非是從大禹時期開始,早在五千多年前,中國古人就開始製造鼎,隻不過這鼎不是青銅鼎,而是陶鼎。陶鷹鼎對於當時的考古家來說是一個非常重大的發現。”
此刻賈二妹手裡這個陶鷹鼎雖說器形小了一些,但也可以推斷出是從那一時期燒製出來的,賈二妹這可是又撿了一個大大大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