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紫英想見之人此時的確無暇見客。
從一大早便得知臨清民變情形時,李三才就一直在琢磨該如何應對。
民變不屬漕務,哪怕是有白蓮教匪加入,那也不是他這個總督漕務兼提督軍務分內事兒,那是山東地方上的事務。
山東都司可以上報兵部,若是一個有擔待的,與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會商之後,亦可先行調動衛軍和營兵,反正輪不到他這個漕運總督來操心。
但他也不得不考慮另一個問題,那就是一旦臨清內城的三倉被毀該怎麼辦?
內城那幾百漕兵李三才很清楚底細,都是一幫酒囊飯袋,若是亂匪真要攻城,怕是擋不住。
即便是主責不在自己,但後麵的爛攤子還得要自己來收拾,重建三倉隻不知道要花費多少銀子,隻怕當今聖上又要肝火大盛了。
想到戶部和工部那幫人的嘴臉,李三才就忍不住冷笑,這麼大的事兒,隻怕兵部和刑部沒誰脫得了乾係。
事情引稅監苛索而起,但聖上卻不會管這些,九邊尤其是遼餉所需已經逼得聖上亂了陣腳,哪怕是飲鴆止渴,聖上也顧不得了。
這臨清不出事兒,也得有其他地方出事兒,李三才早就料到了這一天,甚至他還可以肯定,哪怕是這樁事兒被壓下去,聖上也一樣不會取消稅監,除非誰能替他解決戶部國庫空空如也的問題。
當然出這麼大的事兒,總得要有幾個替死鬼得丟出來,科道那幫人隻怕又要歡騰起來了。
現在的問題是自己該怎麼辦?
背負著雙手在房中來回踱步,他需要好生考慮清楚這裡邊的利害關係。
首先要把自己摘出來,早知道就晚一些在啟程了,想到這裡李三才又有些後悔。
若是在徐州在多逗留兩日,也就能成功避開這燙手山芋了,可現在自己在這聊城,距離臨清城不足百裡地,若是袖手旁觀,隻怕那些個瘋狗一樣的言官又會撲上來撕咬不休,縱然最終脫得了身,但是隻怕也要沾一身晦氣。
但想到自己身邊那個虎視眈眈的家夥,李三才又是一陣頭疼,這廝也是油鹽不進,一直把自己盯得頗緊,若是自家要有什麼動作,隻怕這廝又要跳出來了。
如何行事,卻需要考慮周全,斷不能讓彆人拿住了自己的把柄。
****
馮紫英趕到山陝會館時,王紹全已經到了。
得知馮紫英未能見到李三才,王紹全眼中也掠過一抹失望之情。
馮紫英看在眼裡,卻不在意。
商人們的心思都很淺顯直白,投資要講回報。
昨晚自己的一番話,到最後的一些交待,估摸著讓這個山陝糧幫的執事是生出了某些心思的。
富貴從來就是險中求,山陝糧幫固然勢大,但是漕運總督換人了,他們至今未能和李三才建立起以往那種和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