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跪受策題,各就試桌答卷對策。
馮紫英還是第一次感受這種有些奇妙的場景,他甚至都沒有看清楚永隆帝和三位閣老的模樣,但是他卻看到了齊永泰和喬應甲,不得不說這目光是專門往有用處鑽。
策題一下來,馮紫英就忍不住興奮起來。
“簡論大周邊患輕重緩急和應對之略”
當看到這道題時,馮紫英就知道喬應甲所說的事情奏效了,顧秉謙絕對將鎖院風波的關鍵“物證”送入了宮中,請永隆帝禦覽了。
而這道題也絕對是永隆帝親自出題,甚至沒有經過內閣閣老和六部堂上官們的討論便拍板了。
在沒有對太上皇的重大利益構成威脅引發太上皇疑慮和反彈之前,永隆帝的確可以在這些稱得上是一些枝節問題上發揮自己乾坤獨斷的權力,更何況這本來就是他的權力。
恐怕誰都沒有想到今科殿試題會如此之偏,在會試主題已經涉及到了軍務這一塊的情況下,一般說來殿試是不可能再繼續往這個方向出題的。
這是會試殿試出題的基本規則,像會試主題如果是財賦這一塊的,那麼殿試一般就會是農業水利或者漕務驛傳,如果會試是農業,那麼殿試就有可能是教化民生,總而言之基本不會重疊。
但是,這位永隆帝是真的要不走尋常路啊。
馮紫英甚至感覺到這一刻有幾道目光都往自己這邊瞄了一眼。
不用問,肯定是那一晚那幾位,現在連殿試題都部分押準方向了,這特麼簡直是神預言啊。
不過馮紫英卻知道,對他們幾位來說,這道題隻是占了幾分先手,但未必他們就能如願以償。
因為這道題的題眼在於“應對之略”四個字。
輕重緩急最終也還是要落到應對之略上來。
輕重緩急那一晚馮紫英都能和他們說了一個大概,基本上都能知曉了,但是應對之略,說實話,就連馮紫英之前也沒有認真想過。
因為他都從未想過會試殿試會出這麼偏的題,這根本就不該是舉子進士們該回答的問題,他不知道閣老和六部堂上官們有沒有和皇帝陛下發生過爭吵,但估計應該會有,卻沒有犟贏這位永隆帝。
讀了幾十年書,從未接觸朝務軍務,尋常學子怎麼可能知道和邊患該如何應對?
就算是馮紫英自己都沒有太大把握。
不過自己沒太大把握,那麼其他學子,除非是衛鎮出身的學子而且還得要對邊患軍務有相當深刻的認知,甚至還需要對整個大周幾方麵的威脅都要有清醒的認識,你才能在這個問題上勝出,而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
東南沿海衛鎮子弟也許對倭患威脅很了解,但對西北韃靼人的威脅知曉多少?遼東鎮的子弟知曉安南和洞武在哪裡麼?知曉土司與流官之間的矛盾麼?
根本不可能,就算是有個彆人知曉,那又怎麼樣?自己又沒想過要當三鼎甲,那太招人恨了,自己那點兒文字功底真要入了三鼎甲拿出來當程文,估計會被萬千學子給罵死的。
嗯,除了自己,馮紫英不無得意的想道,圓滿,幸福,愉悅,馮紫英已經想不到該用什麼語言來形容自己的心情了。
而且這是要求千字以內的簡論,這也就意味著隻需要點到即止留有餘地的論述,不需要具體闡釋,這就可以避免漏出太多破綻,這正是馮紫英想要的。
馮紫英深吸了一口氣,開始破題,下筆,“心腹之患——遼東,……”
“……,肘腋之患和平衡之術——韃靼,……”
“手足之患和利之所在——來自海上的威脅和機遇,……”
“癬疥之疾亦可致命——土司流官之爭不可小覷,……”
從一下筆開始,無數想法念頭便從腦海中不斷湧出,這彙聚了前世自己在書籍、論壇、知乎、百度等各種網絡上獲得的嘴炮強者們的知識這個時候就可以精簡之後發揮出來了。
不求多麼具體實用和可操作,但求觀點新穎突破窠臼,皇帝陛下不就是要的這個麼?
連皇帝陛下都敢不走尋常路,自己為什麼就不敢飆一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