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崇儉遲疑了一下,最後還是道:“紫英,若是可以,還是須得要勸令尊和柴大人、楊大人把關係處好,令尊若是不接任這三邊總督便罷,若是接任之後,這三邊總督不好坐。”
“哦?”馮紫英心中微微一凜,“大章,何出此言?”
“這幾月裡,我按照柴大人之意也是對整個陝西行都司和四鎮情況也做了一個較為詳細的了解,其中也不少涉及到地方府衛,像榆林鎮也許令尊還清楚,地方上因為多年來水旱蝗不斷,曆欠田賦數量驚人,地方官吏也是貪墨成風,陝西布政使司便采取拆東牆補西牆,對民眾苛索極重,說句不好聽一點兒的話,已經有些民不聊生的味道了,除開這沿邊幾衛外,像延安府、慶陽府、平涼府、綏德州、葭州、耀州情況都相當糟糕,稍有不慎,恐怕就會釀成民變民亂,……”
馮紫英心中一冷,鄭崇儉這是相當冒險給自己透露真實情況了。
自己父親雖然是榆林鎮總兵,但是畢竟隻管邊地軍務,對所在地方民情或許也有一些知曉,但是以武人的性子,就未必在意了,而且這不僅止於榆林,而且還包括延安、平涼、慶陽,這些都是明末小冰川氣候來臨時的最大受害地,一旦有什麼火星子就有可能點燃。
但算一算時間也還應該有些年成才對,不該這麼早就出亂子啊,但是現在曆史已經改變,就像這寧夏之亂推遲了十多年才爆發,而且還波及到了整個甘肅鎮,比前世中的寧夏之亂規模要大得多,這誰能說得清楚,會不會帶來整個曆史的改變呢?
萬一這一下子就變成了周末農民起義風暴了呢?
想到這裡,馮紫英就忍不住有些冷汗涔涔的感覺。
“還有,柴大人恐怕對三邊四鎮的許多軍務狀況也很不滿意,特彆是冗員問題,榆林鎮那邊沒大問題,令尊掌兵頗有章法,軍隊戰鬥力不差,柴大人也比較滿意,但是像其他三鎮,寧夏鎮暫且不說,固原和甘肅兩鎮都很不滿意,或許柴大人就有意要裁汰……”
裁汰?馮紫英又打了一個寒噤,那明末風暴不就是裁汰兵員引發出來的麼?
“大章,你的意思是……”馮紫英猶豫了一下。
“紫英,令尊也是老軍伍了,這日後三邊四鎮仰仗朝廷甚多,尤其是軍資軍餉,與柴大人搞好關係,日後也能讓兵部在糧餉問題上不至於太過偏頗薊遼和宣大啊,我在兵部可是很清楚,無論是遼東還是宣大,雖說糧餉也很緊張,也要拖欠,但是頂多也就是一年半載就要補上,可是三邊這邊,恐怕就不是一年半載,而是兩年三年了。”
鄭崇儉頓了一頓,“若是沒有三邊總督也罷,設了三邊總督,那這些都該是三邊總督的職責了,朝廷就下撥那點兒糧餉,僧多粥少,一碗水若是端不平,隻怕日後也容易引發事端啊。”
馮紫英默默地點點頭,這個三邊總督的確不好當,若真是釀成了兵變,這個總督就是首當其衝,弄不好就是替罪羊的命。
難怪鄭崇儉會這麼提醒,這陝西四鎮加上幾個府州近年來基本上都是旱情
不斷,間或還夾雜著蝗災,每年春夏之交都會有大量流民外流,小規模的鬨事不斷。
“大章,謝謝了,我會將此情況轉告給家父,至於說朝廷如何來安排,還有他本人如何考慮,我也不好說,不過現在還說不到那一步去。”馮紫英也鄭重其事地點頭表示謝意,“但不管怎麼說,謝謝了。”
“你我兩兄弟就不客氣了,更何況這本來也是公務,若是令尊真的要接任三邊總督,愚兄又在兵部的話,那打交道的時候可就多了。”鄭崇儉也拍了拍馮紫英肩頭。
*******
“哦?讓你回去也是應有之意,柴恪和楊鶴他們是平叛主帥副帥,現在劉東暘部還未解決,他們當然不能走,你是庶吉士,回去彙報是再合適不過了,而且皇上對你印象頗佳,而且你還是武勳子弟,所以你回去彙報是最合適不過了。”
馮唐對這個安排並不意外,“隻是柴楊二位這個打算倒是蠻好,但朝廷怎麼籌集錢糧?你出的這個主意能立竿見影麼?”
“那就要看朝廷和皇上的決心和想法了。”馮紫英也歎了一口氣,“但兒子以為這應該是最好的解決方略了,其他辦法都是後遺症頗多,且難以解決,兒子打算回去之後也要向齊師和喬師他們兩位把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向他們兩位和盤托出。”
馮唐也知道這應該是最穩妥的解決辦法,真要打或者不聞不問,都難以交差,所以柴恪才會如此迫不及待的要求自己兒子立即回京向朝廷稟報詳情。
“至於你說你那位同學所言情況,為父清楚,榆林和延安這一帶情況都很糟糕,連年旱蝗不斷,地方官府賑濟不力,光是去年我已經協助地方官府處置了九起小規模的民變了,若是繼續這樣下去,真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三邊總督位置看起來位高權重,但是在沒有錢糧支應的情形下,這就是一個火藥桶,為父並無意願去借這個燙手山芋,最好還是朝廷文臣來接手最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