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字卷 第十三節 動靜,近鄉情更怯(1 / 2)

數風流人物 瑞根 5071 字 9個月前

“看起來聊勝於無,但是這份心卻很值得嘉許。”永隆帝放下手中的奏折,感慨道:“若是朝廷多幾個如崔卿這般心存國事的臣子,朕又何須成日憂思不解?”

幾個宰輔都趕緊謝罪,但永隆帝隻是擺擺手示意。

“葉卿,方卿,齊卿,李卿,還有鄭卿李卿,崔卿在在奏折中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大周億兆子民,若是要想讓所有人都有飯吃有衣穿,單靠某一法是不可能的,隻能多策並舉,嗯,民間有句話說得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得各路神通都得要使將出來,方能讓更多百姓有更多的謀生法子路子,……”

“陛下,以臣之見,崔大人此策,雖說隻能解山東一時一地之困,但是其導向卻是和開海有異曲同工之意。”李三才抓住機會發表意見。

“哦?道甫,這二者有何共通之處?”永隆帝來了興趣。

“解禁貢磚之用,自強的意思也就是一是解決魯南明春可能的流民生計問題,二來貢磚需求極大,若是在原有基礎之上規模擴大幾倍,那窯廠所需從挖泥、製胚、搬運、燒製到後期出廠運輸裝卸需要人力極大,若是後年魯南災情緩解,流民返鄉恐怕也未必願意全數返回,也可吸納部分本地民眾,……”

永隆帝微微頷首。

“開海一事亦是如此,海稅作押舉債,本是事急從權之舉,並非朝廷本意,其更重要的一麵則是能讓閩浙沿海數萬甚至數十萬地狹人稠的百姓能找到一條賴以謀生的生計,無論是在碼頭當力夫也好,在船上當船工也好,甚至因為茶山茶場、製瓷工坊、藥材坊鋪、絲綢作坊為了外銷而擴大規模去做工也好,都能找到一條為一家人謀生的路子,……”

“所以臣以為這等想法如先前陛下所言,便是為朝廷謀事,為君分憂,……”

葉向高和齊永泰心中都是暗自鄙視,倒是方從哲心中微微一動,這番言辭投其所好,倒是很符合皇上的胃口,這個李三才看起來也有些不甘寂寞了。

或許這尚缺的一名群輔,此人已經有了幾分想法?

下意識的瞟了一眼麵色表情愉悅的永隆帝,方從哲已經在開始琢磨如何與這位突然間開始冒頭的工部尚書交涉溝通一番了。

“道甫所言甚是,開海之事眾說紛紜,但朕以為其間多為徒逞口舌之利的無聊之徒,隻知道一味反對,卻不思如何解決問題,朝廷之事若是交給這一幫清談之徒,隻會好事辦好,壞事更糟!”

永隆帝這段時間也是被朝野內外反對開海的言論弄得不勝其煩。

這幫士人說怎麼做怎麼解決是半點辦法沒有,但是反對其某些事情來卻能說得頭頭是道,一二三四五,能給你羅列出一大堆來,其中不少還是自己父皇時代的重臣。

當然這裡邊也有一些夾雜著利益在其中反對者,若是為了利益,永隆帝倒也能理解,但是那些個食古不化,為了反對而反對,或者是為了刷存在感或者所謂大義而來賣吆喝的,就太讓人惡心了。

聽得永隆帝這般一說,一乾臣工已經明白了永隆帝的心思,隻要是能解決問題,哪怕會引來一些非議和攻訐,都隻管大膽地去乾,若是都察院那邊有反應,那就該是他這個皇帝來扛起的時候了。

走出乾清宮,方從哲和齊永泰都看了一眼麵無表情離去的李三才,這才各自離開。

鄭繼芝要入閣無論是年齡還是精力以及皇上對其的看法都是不太可能了,但李三才卻成了一個引人矚目的亮點,尤其是這幾樁事兒都和原來排序靠後的工部瓜葛甚大。

而對於皇上來說,隻要是能讓朝廷國庫充盈起來,隻要是能減少支出,那就是最好的事情,能做到這一點,那就是能臣。

待幾位臣工散去,永隆帝徑直去了東書房。

“皇上。”

“說吧。”

“李公近期並無其他,履新之後倒是十分忙碌,他素來和金陵、鬆江、蘇州那邊士紳商賈相善,往來也很密切,其他倒是看不出太多,……”

永隆帝輕輕揉著太陽穴,閉目沉思。

李三才的活躍不是今日了,事實上在之前李三才已經兩度上書,要求朝廷加大對北直和山東部分水利設施的修繕,確保魯北和北直地區的灌溉,避免近年來旱情對整個北地農業收成的影響。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