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向高和方從哲等人都是耐著性子聽著。
馮紫英這番話又有些偏題,怎麼造,造什麼船,如何用這些船,這都是後話了,他們更希望聽到的是怎麼能讓朝廷不出錢的情況下就讓江南這些商賈主動願意來登萊和遼南設立船廠造船。
他們都是江南士紳代表,如果說朝廷既不出錢,那麼要讓這些商賈北上,那就隻有像八十年前廣元帝遷都京師時一樣,強行讓江南富商必須進京,刀兵之下,自然都隻能俯首聽命。
那一次也是讓江南士紳富商大傷元氣,也引發了江南士紳對朝廷的不滿,南北之間的對立加劇,如今再要來這麼一遭,強行讓這些江南士紳商賈出資到登萊和遼南設立船廠,幾乎就相當於捐輸了。
這捐輸數量未免太大,而且還要將人捆綁在那裡,那無疑是這些商賈,也包括整個江南士紳商賈的代言人,也就是他們難以接受的。
馮紫英也顯然意識到這一點,這幫家夥顯然對開海之後可能麵臨的海貿船隻和水師艦隊船隻這些具體情況不感興趣,他們感興趣的隻是如何解決之前所提到的問題。
“設船廠,下官以為可以招募江南對造船行業熟悉的商賈,在登萊和遼南合適區域劃地免費給予這些商賈,另外可以讓這些商賈招募一些熟悉建造的人員,若是在籍人員,可以除籍,包括清江和龍江船廠在籍工匠亦可依此辦理,……”
這個提議立即在殿堂內引起了一片嘩然,不僅僅是工部,包括內閣和其他一些六部重臣們,顯然都難以接受這樣一個建議。
在籍工匠技師相當於是工部“私產”,雖說沒有權力限製其人身自由,但是其戶籍卻是永久固定,世代繼承,不能脫籍,這是自古以來便定下的規矩,現在卻要打破這一千年鐵規,無疑讓他們難以接受。
葉向高和方從哲都有些心動。
毫無疑問這一建議是對願意北上來設立船廠的江南商賈有利的,但是他們同樣還是朝廷重臣,要從維護朝廷利益出發,這個建議顯然還是傷害了朝廷的利益。
這個建議明顯太過出人意料,毫無意外的會遭到其他大臣們的堅決反對,尤其是工部和出身北地的大臣們的強烈指責,也隻有馮紫英這個愣頭青才敢如此放言。
在他們看來,這個建議恐怕很難得到支持,貿然表態隻會招來敵視和攻訐。
而且單單是這一點,肯定也無法就讓這些商賈們到遼南登萊投入巨資建船廠。
要建成一家能夠生產艦船的船廠可不是光靠一幫技師工匠就能行的,而且清江龍江船廠的技師工匠如崔景榮所說,這些人已經脫離了真正具備遠航的造船技術太久,恐怕很多都難以勝任了,真正要擔當起造船的大匠,還得要自己去招募和培養。
見殿中不少大臣要麼私語,要麼群情激憤,要麼就是冷笑不屑一顧,馮紫英也知道這會犯眾怒,但是如果這一點不提出來,眼睜睜的看著這兩家船廠這麼糜爛下去,甚至這些工匠技師也慢慢退化成不堪一用之流,那未免太可惜了,所以哪怕是得罪一些人,也要提出來。
見馮紫英收聲不語,一直未曾開腔的左都禦史張懷昌厲聲道:“殿前失儀,依律當罰!”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張懷昌這才道:“先前皇上和首輔大人已經說了,讓馮修撰先把方略說完,具體情形再議,何須一聽不如意之言,便這般鼓噪,一乾為官多年的士人,卻連書院學生都不如,成何體統,簡直有辱斯文!”
馮紫英目光落在這位左都禦史身上,這一位的身份也很特殊,論理他是南直鬆江人,但是他祖籍卻不是鬆江,而是遼東蓋縣,隻不過其父自幼隨軍在鬆江衛所生活,後其以軍籍子弟考中進士,進入朝廷,所以理論上籍貫屬於南人,但是其骨子裡卻是北人,而且是文臣中極為少見的遼東人。
張懷昌是都察院第一號人物,主掌風憲,此人性格清峻,孤高不群,朝中眾臣都有些敬畏,便是葉向高和方從哲二人也都十分尊重他。
好在此人並不是那種吹毛求疵之輩,他治下的都察院基本上都秉承了這種風氣,除了對軍隊、武勳和龍禁尉這等素來是盯著的重點群體較為嚴厲外,對士人文臣也都頗為優遇,所以此人在南北士人中風評都相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