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字卷 猛虎臥荒丘 第四節 大計(二合一大更求月票!)(2 / 2)

數風流人物 瑞根 7552 字 9個月前

“哼,他提出將寬甸六堡劃給舒爾哈齊的建州右衛,同時允許舒爾哈齊招募朝鮮流民來寬甸六堡一帶墾荒。”永隆帝一字一句道。

寬甸六堡雖然被李成梁放棄,但是隻是在實際行動中撤出了軍隊,但是理論上這裡仍然是大周朝控製地區,隻不過為了避免被努爾哈赤所突襲,加之補給困難才撤出,現在交給建州右衛管轄,好像也說得過去,唯一有些不符合常理的是,寬甸六堡緊鄰建州左衛的羈縻地,而非建州右衛羈縻區域。

忠順王自然也明白這裡邊的道理,皺著眉頭道:“隻怕努爾哈赤不會答應,另外朝鮮那邊也會有反應吧?”

“朕也擔心這一點,雖然現在朝鮮和努爾哈赤眉來眼去,但是那也是因為努爾哈赤在關外勢大,也是咱們遼東這邊實力不足的緣故,但若是放任舒爾哈齊在寬甸六堡一帶紮根並吸納朝鮮流民,一來努爾哈赤不會答應,會激化衝突,戰事不休,二來朝鮮方麵會不會因此生恨,更與努爾哈赤打成一片?”

忠順王也拿不準了,這等軍國重事,他能大略知曉,但要拿主意,他卻不敢妄言,“諸位閣老和兵部的意見呢?”

“不太讚同,齊永泰和李三才是支持的,方從哲堅決反對,葉向高和李廷機則不太明確,沒有反對,但是卻提出了幾點擔心,主要還是擔心一旦戰事遷延,戶部支應不起。”永隆帝一樣也是遲疑不決,茲事體大,的確不敢輕易遽下決斷,“而且一旦朝鮮與我們交惡,大周在遼東局麵會更為險惡。”

“難道馮唐就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忠順王總覺得沒有這麼簡單,“他應該有一個說法才對。”

“他自然也有他的一番理由,也不能說不對,隻是朕和內閣都擔心他所言能否達到目的。”永隆帝歎了一口氣,“馮唐在奏折中提出,朝鮮國王李暉迫於努爾哈赤威勢,對建州女真日益阿諛,但又懼於大周壓力,所以便有意采取左右逢源的騎牆之略,目前大周尚無力迫使朝鮮改變政策大勢,那麼便應當謀取實利,像扶持舒爾哈齊的建州右衛招募朝鮮流民與努爾哈赤抗衡便是一策,……”

“皇兄,就這個?”忠順王皺起眉頭。

“當然還有,馮唐提出,從山東、北直、河南遷民至遼東遼西充實邊地,遷民三十萬,免賦稅二十年,並在前三年提供糧食種子和耕牛等支持,……”

忠順王倒吸一口涼氣,難怪連皇兄和內閣都是如此躊躇猶豫,這個口子就開得太大了。

遷民實邊不是什麼新路子,但是遷往遼東,尤其是現在遷往遼東就不能不慎重了。

努爾哈赤之發展勢頭之所以如此迅猛,除了其一統建州女真和兼並了海西女真的輝發部和哈達部外,還有一個更重要因素就是他招募、吸納和擄掠了遼東漢地的許多漢人,甚至包括從察哈爾那邊都吸引了許多流落在塞外關外的漢人。

這一部分漢人給女真帶去了冶鐵、製甲製革、農耕等原來女真從未掌握過的技術,使得建州女真第一次具備了自家打造兵器和製作甲胄的能力,實力大增,這樣才讓他具備了進一步吞並海西女真的實力。

要知道努爾哈赤是靠十多副破爛甲胄起家的,對於兵器和甲胄的製作能力格外重視,隻要有本事的漢人在其麾下反而能獲得比在關內更好的待遇,生活也更好。

正因為如此,現在朝廷對於遼東的局麵也是三心二意,躊躇不決。

明知道遼東現在單單依靠軍屯根本無法支撐起遼東需要,大量補給和物資需求都不得不從關內運入,而單單是運費就是一個天文數字,而且除了糧秣之外,其他一切物資都需要從關內運入,這種巨大補給困難嚴重製約了遼東方麵的自我補給能力,使得任何一次行動甚至許多訓練都不得不考慮自身的補給是否能得到滿足。

要解決這種補給嚴重不足的辦法無外乎有兩個,要麼是要有內生性的強大生產能力,要麼就要有強大高效且低成本的運輸投送能力,如果兩者皆備,那自然更好,但這兩者對於當下的遼東或者說大周來說,都是不具備的。

前者需要充裕的人手,而現在遼東人口不足五十萬,其中遼東鎮士卒十萬人,加上其家屬親眷,幾乎就占到了七成以上,剩餘部分也多是圍繞遼東鎮軍服務的各類人員,真正能獨立生存的人員恐怕不足五萬人。

也就是說,整個遼東就是一個龐大軍事集團,幾乎沒有其他民間人口生存的基礎,而這個龐大的軍事集團除了一部分人口屬於軍屯勉強能維係自家生存需求外,絕大部分軍事和生活需求都完全依靠外來輸入。

在海運斷絕的情況下,所有物資都需要從京師方向經遼西走廊輸入,而京師本身就是一個難以自給自足需要大量從江南輸入的城市,這也就意味著所有物資都要從更遙遠的江南或者湖廣輸入,其消耗和成本之高可想而知。

可以說馮唐也就是衝著為遼東長久之計來考慮的,但是要實施這一策略,卻是困難重重。

首先遷民本身就是一道難題,哪怕是要把因為遭受災荒的流民前往遼東也是不易,國人安土重遷,要離開家鄉非萬不得已不為,這是其一;遷民耗費巨大,哪怕是從最近的北直隸和山東遷民,從陸路耗費巨大,而且容易沾染疫病,從海路走,需要龐大的運力,耗費同樣不小;遷民從籌備到規劃再到落實,都是極其繁瑣複雜的,稍有不慎就會引起民亂,這是其三;遷民之後會不會刺激建州女真或者察哈爾人野心,進而導致兩方的進襲擄掠,遼東鎮能否抵擋得住?這是其四,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否則就成為替敵人作嫁衣裳了。

見忠順王也被震住了,不敢言語,永隆帝自我解嘲地笑了笑,“這事兒也還隻局限於內閣諸公和朕,以及你知道,也是一道讓人取舍皆難的題,不這麼做,從長遠說,的確難以遏製住建州女真乃至察哈爾人的威脅,沒有充足的人口實邊,遼東就像一個大窟窿,不斷吞噬本來就捉襟見肘的朝廷財力,可要實邊遷民,這道題太大了,太難了,哪怕是如馮唐所言分成三到五年來逐漸實現,以朝廷官府推動和民間商人輔助相結合來進行,一樣耗費巨大且困難重重,……”

忠順王沉吟良久,方才道:“那馮唐提出此略可曾說過如何來實施呢?”

永隆帝遲疑了一下,才緩緩道:“這卻未曾說,隻說由朝廷安排來實施,可以結合登萊水師的建設來進行,前期可以通過江南海商來推動此事,他在奏折也說道,扶持海西女真和舒爾哈齊也好,拉攏察哈爾人和打壓科爾沁人也好,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手段,難以真正遏製建州女真的膨脹,要想真正摧毀根絕建州女真和察哈爾人威脅,還得要我們漢人自家在遼東這塊土地壯大站穩腳跟,而他也稱遼東這一塊土地容納二三百萬漢人生存是不在話下得,尤其是他提到了一些新的可食之物從海外傳進來,或許可以給遼東遷民提供幫助。”

“新的可食之物?”忠順王有些疑惑地問道。

“嗯,他大概指的是徐光啟在天津衛隱居時圈地種植了一些西夷傳來的作物,稱之為土豆和番薯,類似於香芋和落花生,……”永隆帝頗為不解,“不知道馮唐從哪裡得知這個情況,便信誓旦旦稱在遼東亦可種植這等作物,可減輕從關內往遼東運糧的壓力,……”

忠順王有些不以為然,“遼東地寒,淮南為橘淮北為枳的情況難道少了?馮唐未免有些異想天開了,這等關乎朝廷大計之事,豈能因為一些道聽途說就信以為真?此非良策,不過馮唐所言遷民乃固本之舉,臣弟倒是深以為然的,若無足夠人丁,的確難以支撐起整個遼東的局麵。”

“那老九你覺得此時可行?”永隆帝看著忠順王道。

“此非臣弟可以妄言,臣弟隻是覺得遼東必守,那麼無論采取什麼策略,都應當要確保遼東穩固,或許馮唐之建議有些操之過急,但未必不能有一些折中之略。”忠順王猶豫了一下才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