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紫英儘可能用簡單易懂的話語來讓練國事明白,即便如此,馮紫英也知道練國事估計被自己這一個多時辰的灌輸都是迷迷瞪瞪的,沒有三五日慢慢消化,根本彆想弄明白。
這個時代樸素的生產價值觀遇上了超越時代的政治經濟學理論,其結果就是如此。
“紫英,按照你的說法,如果要化繁為簡,去除有些可以暫時不管的枝節,關鍵問題其實就是兩點,嗯,人和銀子的問題都要彙聚在一起,一是為了解決日益增長的人口糊口謀生問題,要麼尋找更多適合種糧的土地,比如你推出的東番拓墾戰略?要麼就是要大力推動工商業發展,大建各類工坊,吸引那些無地缺地的農戶去乾活兒,靠在工坊乾活掙銀錢來維係一家人生計,……”
不得不說練國事還是有些本事的,雖然被馮紫英一陣科普填塞和忽悠,但是還是能從中梳理出有些門道來。
“差不多是這個意思。”馮紫英點頭。
“但現在你提到的這些絲綢、瓷器、茶葉、棉布、藥材、鐵器就算是海外需求還有很大的缺口,但如果一直這麼不斷地建造工坊,海外那些南洋也好,西夷也好,日本朝鮮也好,甚至蒙古諸部和烏斯藏也好,他們人口有多少,能買得起這些東西的人又有多少,有這麼大的需求麼?這種增長恐怕是有一個儘頭的吧?”
練國事提出了自己的疑問,馮紫英所說的許多他都認可,但是卻也有自己的堅持和懷疑。
馮紫英都差一點兒被練國事給問住了,所以千萬不要小瞧古人智慧。
或許他們沒有自己那麼前瞻的眼光和開闊的眼界,或許他們沒有自己帶來的數百年的經濟發展理論觀念,但是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他們卻勝過自己不少。
就像練國事所說的那樣,南洋、西夷和日本朝鮮,有那麼富裕能無休止的購買絲綢、瓷器和茶葉麼?便是大周朝的尋常百姓?這些東西也不是想買就能買得起的吧?
“君豫兄的擔心的確有一定道理,但是小弟也可以負責任的說,就目前來我們大周的這方麵還遠不能滿足西夷、南洋這些地方的需求?可能君豫兄未必知曉我們大周之外還有多大?西夷和南洋的人口加起來可能並不比我們大周人口少,土地更是比我們廣大得多,所以一定時期內?我們並不需要擔心這一點?當然君豫兄擔心在二十年三十年之後可能是一個問題,但是正如君豫兄所言,如果我們大周強盛起來?尋常百姓如果都能買得起用得起絲綢、茶葉和瓷器時?我們又何須擔心這些工坊生產出來的東西賣不出去呢?”
記住網址m.luoqiuzww.
馮紫英用未來的內需把這個大餅圓滿的畫了回來。
練國事被勉強被馮紫英說服了?他不能說普通百姓幾十年後都還是無法買得起用得起這些東西?哪怕不可能隨隨便便買和用?但是遇到節日或者婚喪嫁娶辦大事時?是不是可以買和用呢?
“另外君豫兄的擔心我還可以用另外一個角度的解釋來寬解。”馮紫英繼續道:“將來隨著人口的增長,整個大周人口基數還會有一個很大的膨脹,同樣隨著朝廷麵臨外來的威脅增大,對外防禦和運輸都會提升,像造船、火銃火炮製造?對鐵料這一塊的需求也會有一個我們可能想象不出來的巨大增長?……”
這一點練國事倒是很能理解?現在貧苦人家全家上下的除了菜刀和犁頭外?甚至連柴刀可能都是幾家人共用一把,鐵鍋也是破了又補反複使用,原因無他就是鐵料太貴?如果能夠解決鐵料太貴的問題,那麼這種需求也會有一個巨大增長。
而馮紫英所提到的無法想象的巨大,練國事估計應該是指在軍事上的需求,比如火銃火炮和板甲,乃至於在水師艦隊的鑄炮需求,以大周現在的鐵料生產能力,的確還遠遠不足。
“紫英,這一點我大略理解了,但是我還是覺得單靠這種工坊來吸納無地或者缺地丁口,恐怕未必能行,關鍵還是得有足夠的地和米麥,……”練國事的分析判斷還是很謹慎。
“這一點君豫兄也說得沒錯,但是田土從何而來,除了墾荒,可現在好田好地基本上都已經有主了,要麼安南,要麼南洋,可能還有一些,但這並不意味這就沒有其他辦法了,米麥都隻能栽種在平地,對天時要求也高,但還有些新的從西夷引入回來的東西一樣可以供人飽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