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齊永泰臉色變青,旁邊一直沒說話的李三才插言:“葉公和方公所言的確有道理,日後隨著朝廷財政財政好轉,情況都會變好,對邊地的糧餉軍資也會日益增加,乘風兄,這也是諸公的一番好意,……”
永隆帝內心也有些煩躁,每日麵對這些朝臣們這般撕扯嘴皮子,結果議事半天都還沒有能說到正題上,這種局麵讓他很無奈。
他很想訓斥一番,但是卻也不得不承認葉向高和方從哲的懷疑,察哈爾人去年還老老實實的為大周搖旗呐喊,怎麼今年就翻臉了?
是尤世功的危言聳聽,甚至是有意和馮唐拉開距離向自己效忠?
但也不至於給其上司背後一擊才對,完全無此必要,這讓永隆帝也有些拿不準。
或者就是林丹巴圖爾年輕氣盛,真的覺得大周軟弱可欺,想要趁火打劫?
殿內的氣氛有些僵滯,而皇上的眼神似乎也有些飄忽不定,有些走神,葉向高意識到話題偏離太遠,而且把齊永泰逼得太緊,也容易引發對方反彈,所以他給一直沒有做聲的李廷機使了一個眼色。
“陛下,諸公,今日還是不宜牽扯太寬,當下還是要以計議薊鎮急報所言內容,察哈爾人既然一時間壓製不得,若是尤世功所言屬實,那今秋順天、永平和遼西的大寧、寧遠就須得要儘早準備了。”
李廷機其實不太讚同方從哲對遼東的攻擊,但方從哲作為次輔主要負責財賦這一塊,一直認為南直隸和浙江賦稅過重,有民變之危,想要適當降低蘇州、杭州、湖州、常州等州的賦役,隻不過這並未得到葉向高的支持,他便反過來想要從節流上打主意,隻不過主意打到九邊軍費上來,那又是齊永泰和兵部無法接受的了。
永隆帝滿意地點點頭,對於方從哲和葉向高的表現他很不滿意,但是李廷機卻還算識大體。
“唔,李卿以為當如何?”永隆帝問道。
“論軍略,景秋和子舒遠勝於我,兵部當有計議才是。”李廷機立即退守脫身,這等事情說準了沒功,說錯了有過,而且也容易得罪齊永泰,他才不願意去自討苦吃。
永隆帝略感不悅,但是想一想那邊的葉向高和方從哲二人,隻怕李廷機也不好多言,便不再多說,目光望向張景秋和柴恪,“兵部覺得當如何應對?”
張景秋和柴恪其實在來宮中的路上就已經商議過了。
沒有太好的辦法。
察哈爾人遊牧地橫跨千裡,從宣府到遼東,這沿線千裡邊牆,除了緊要關隘外,其他地區隻能以烽燧形式來建立起警戒線,但是蒙古騎兵來去如風,一旦突破,往往第一道防線都難以起到多少阻礙,而要到第二道甚至第三道防線才能真正應對起來。
而第二道第三道防線,基本上都是已經是順天府和永平府的北部地區了,除了遼西走廊以堡鎮為主,順天府和永平府北麵如果稍有鬆懈,蒙古騎兵就可以直接突入到京師城下,雖然在座眾人都知道察哈爾人不可能攻破京師城,但是這種情形卻是大周無法接受的,這關係到大周顏麵。
問題是要想將察哈爾人阻擊在二線,不讓蒙古騎兵突進到京師城下,就需要在順天府和永平府北部的昌平——順義——三河——玉田——豐潤——開平中屯衛這一線將敵軍攔截下來。
沒有太好的辦法,但是皇上問起,兵部也得拿出一個條陳來。
“皇上,臣和柴大人商議過,因為尚不清楚察哈爾人此番南侵意圖,薊鎮的情報也隻是顯示林丹巴圖爾有意南下,但從何處南下,規模多大,具體情況尚不清楚,所以我們的意見是除了進一步穩定三鎮防禦外,可能需要抽調部分機動力量,在昌平、三河和寶坻這淡出布置,以求能最大限度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