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字卷 第一百三十四節 錐處囊中(2 / 2)

數風流人物 瑞根 4529 字 8個月前

袁可立也很有感觸,他從蘇州推官起步之後乾過巡城禦史,後來又在工部乾過幾年主事和員外郎,最後還在吏部乾了兩年員外郎,才從吏部到兵部擔任郎中。

大周的任官並不太講究專務一行,六部和都察院乃至通政司之間的官員流動很正常,各省直以及各府也一樣可以晉位朝官。

當然要進京那都是大計優秀且有大佬推薦提攜的,地方官要進京的確要比京官晉升難度高得多。

如果乾到一府知府或者各省的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中的參議這一類四品以上官員,機會就要大很多,畢竟能在這個位置上基本上都已經入了朝中各位大佬和皇上的視線了,多多少少都有些名氣了。

“是啊,許多人雖然讀書厲害,但是做事能力卻未必,便是考中進士者,讀死書的迂夫子也不少,可朝廷事務豈是能背幾本經義就能行的,好在朝廷的這種漸進式改革還是很好的,哪怕做事上需要曆練磨礪,但起碼時政精通,你能搞明白朝廷和地方上該做什麼,至於能不能做好,如何做好,就要看你任官時肯不肯沉下心去學去摸索了。”

柴恪也很難得和人這麼探討,也是今日興致來了,而袁可立也是一個十分合適的對象,所以才說這麼多。

北地士人和湖廣士人雖然分屬不同,但是在很多時候都是出於半盟友狀態,但若是分屬北地江南,隻怕就沒有那麼融洽了,起碼在這種較為深層次的談話上是很難推心置腹的。

“看來禮卿也覺得咱們這種進士觀政的規矩該改一改了?”柴恪含笑問道。

袁可立心中微微一動,“子舒兄,你這話裡有話啊?你要去吏部?”

張景秋動不了的話,那麼柴恪這個兵部左侍郎接任兵部尚書無望,而其他幾部尚書恐怕也都有難度,要想再進一步,就是去吏部或者戶部擔任左侍郎,這樣勉強算是一個升遷,畢竟吏部和戶部與其他幾部相比,分量都要重得多。

兵部原本排名還在禮部之後,但是隨著九邊軍務日趨繁重,兵部地位日漸提升,現在逐漸超過了禮部,而排在了吏部和戶部之後了。

這一輪吏部尚書要由江南士人來擔任,那麼左侍郎按照慣例便不會由江南士人來擔任,防止吏部這樣一個重要部門被某一派係獨攬,右侍郎比左侍郎分量要輕一些,倒是沒有這方麵的硬性要求,所以柴恪出任吏部左侍郎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柴恪倒也沒想到袁可立如此敏銳,略一沉吟之後才道:“有此可能,不過現在朝中局麵混沌,內閣諸公現在都還沒撕扯明白,加上這順天府這邊的局麵還有些混亂,所以現在還說不到那個份兒上去。”

袁可立微微蹙眉,“若是子舒兄你去了吏部,那兵部這邊就有些單薄了,本身右侍郎就缺著,你再一走的話,這左右侍郎來的人如果是外行,那可就麻煩了。”

柴恪一笑,“尚書大人還在呢,再說了,內閣諸公自然也能考慮周全,我原本希望稚繩或者禮卿你們倆能接任右侍郎,……”

袁可立相信柴恪這不是虛言,大周的晉升製度與前明既繼承又有些變化,在四品官員以上,尤其是京官和有著較深京官資曆的,這種破格晉升的情況就比較多見了,比如連升兩級甚至三級的情形都不罕見,當然,這也一般要湊著機緣。

比如像孫承宗和袁可立這種本來是正五品的郎中,但孫承宗去了西南,晉升一級為從四品,那麼一仗打下來,如果表現優異,那麼直接升三級晉位右侍郎也不是不可能。

袁可立的情況也一樣,隻要就著機會,連升三級還很不是中寫的故事,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都削減腦袋要混京官資曆,因為隻有京官資曆,朝中大佬才對你有印象,才有破格提拔的希望。

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人對馮紫英不在六部裡邊留著而去了永平府大為不解,當然對於馮紫英來說,他有了翰林院修撰身份,實際上已經具備了京官資曆,至於說在大佬們心目中的印象,他倒是不在意,彆人最急需的,比如像朱誌仁,對他來說,卻不在話下,隨便在哪裡,他也能隨時吸引到朝中大佬的目光,不缺這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