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張景秋踏進東書房時也忍不住扶了扶額頭。
飄飄揚揚的雪片落下來,讓整個宮外廣場一片白雪皚皚,除了幾名侍衛如雪人一般按刀佇立在廣場兩側外,也就隻有那名內侍縮著脖子站在宮門上跺著腳,還有點兒人氣。
張景秋很不喜歡這種單獨進宮覲見,他也是士人出身,很清楚這種單獨進宮覲見在有些人看來是無上的榮光,但是那是對四品以下的官員,真正做到三品官員以上,這種單獨覲見有時候就是一柄雙刃劍了。
當然一兩次單獨覲見無關緊要,但是屢屢被皇上單獨召見,勢必會引來士林同僚的側目,進而讓自家陷入一種微妙的境地中。
實際上張景秋已經有了這種感受,他自認為從南京到京師城這幾年裡無論是與同僚們相處還是處理政務軍務都做得不錯,但是卻始終難以完全融入到同僚中去。
哪怕是齊永泰為首的北地士人和葉向高、方從哲為首的江南士人在政見上經常爭執齟齬,甚至也包括以柴恪、官應震這些湖廣士人夾雜其中,但是他們之間的默契,卻讓張景秋都有些羨慕。
自己被皇上破格提拔到了兵部擔任左侍郎一直做到兵部尚書,這固然有青雲直上之勢,但張景秋清楚這也留下了極大的隱患,無論是江南士人還是北地士人甚至湖廣士人都不會太喜歡一個和皇帝走得太近,或者說完全聽命於皇帝的士人,在他們看來,這似乎就意味著背叛了士林文臣這個群體一般。
這讓張景秋很是鬱悶。
入閣之爭就是一個最明顯不過的例子,雖然皇上一力想要擢拔自己,但是鑒於內閣中無人提名和支持自己,甚至連六部中的尚書侍郎也支持者寥寥,最終皇上還是隻能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了李三才入閣,而實際上李三才這個出身北地的士人根本就被齊永泰這個北地士人領袖排除在在外,若非葉向高和方從哲的支持,李三才又占了北地出身這個身份,根本就入不了已經有了三名江南士人的本屆內閣。
對這一點張景秋現在已經能坦然接受了,不過蒙古人的突然南侵也還是讓他承受了很大壓力。
尤其是外喀爾喀人從宣府鎮的突襲導致整個戰線的崩潰,讓整個順天府都陷入了混亂,尤其是北部諸州縣更是幾乎被蒙古人洗劫一空,幾乎變成一片白地,這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幾十萬流民在京畿地區逗留,也給順天府和京師城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混亂。
問題是導致這一結果的罪魁禍首——宣大總督牛繼宗原本該直接被都察院問責,但當前惡劣的局麵和內部各種不穩的局勢,使得朝廷在這個問題上遲遲未有動作,這也是張景秋難以接受的。
西南戰事正酣,也牽製住了朝廷的精力,而無論是戰局進展緩慢的登萊軍,還是遲遲未能組建成軍的荊襄軍,以及遠道而來還處於一個艱難適應階段的固原軍,都顯得笨重疲遝,其表現甚至還不及孫承宗依托敘馬兵備道組建起來的衛軍。
西南局麵的拖延使得原本朝廷以為可以在半年到一年之內解決戰事的想法變成了泡影,而且看眼前的局麵甚至可能拖到兩年以上,這也讓張景秋心急如焚,而這還要建立在其他地方不至於出現什麼大的亂子情況下。
好在馮唐在遼東的局勢還算穩定,雖然出現了撫順關李永芳叛變的意外,但是卻在海西女真問題上扳回一局,使得建州女真想要一舉吞並烏拉部的意圖未能如願,但張景秋很清楚建州女真未來幾年勢必會在遼東持續不斷地發起進攻,如果不能在今後幾年給予遼東以人力物力上的大力支持,馮唐恐怕很難在今後維持住現有局麵,可據張景秋所知,朝廷已經很難再像去年和今年那樣支持遼東了。
懷著滿腹心事,張景秋踏入東書房。
“張卿來了?”永隆帝見到張景秋沉肅的麵容,展顏一笑:“怎麼,看張卿這般神色,似乎有些心事啊?”
“叩見陛下。”張景秋行禮。
“免禮,賜座。”永隆帝一揮手。
君臣相對,內侍悄悄退到一邊兒遠處。
永隆帝簡單詢問了西南軍情和遼東情形,張景秋也逐一做了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