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字卷 斜陽草樹 第一節 政治光譜(2 / 2)

數風流人物 瑞根 4657 字 9個月前

七大尚書加上都察院左都禦史的正式亮相,標誌著字永隆帝登基一來規模最大的一次人事調整拉開了序幕,而這也是新一屆內閣成型之後最重要的一波人事布局,也標誌著江南士人、北地士人、湖廣士人三大大周官場主流派係基本達成了妥協。

左都禦史張景秋,南直金陵人,但傾向於皇帝,或者說屬於帝黨;吏部尚書高攀龍,南直無錫人,江南士人中的南直——浙江聯盟;戶部尚書黃汝良,福建泉州人,江南士人中的福建——江右聯盟;禮部尚書顧秉謙,南直蘇州人,帝黨;兵部尚書張懷昌,遼東人,北地士人;刑部尚書劉一燝,江西南昌人,江南士人中的福建——江右聯盟;工部尚書崔景榮,北直大名府人,北地士人;商部尚書官應震,湖廣黃州人,湖廣士人。

八大金剛,其中純粹的江南士人占據三席,而且吏部和戶部兩個最重要尚書位置均被江南士人控製,北地士人兩席,湖廣士人一席。

帝黨二席,但從籍貫上來說他們也屬於江南士人。

北地士人目前和湖廣士人結盟,堪堪能與江南士人抗衡,而帝黨就成為極為重要砝碼,但張景秋和顧秉謙二人雖然籍貫屬於江南,但是在政治傾向性上基本上是跟隨永隆帝的態度而轉,一定程度上更傾向於北地——湖廣士人聯盟,所以也就形成了當下的這種微妙平衡。

七部尚書加左都禦史的塵埃落定,意味著大的格局已經定下來了,接下來就是更加激烈的各部左右侍郎和都察院的右都禦史、副都禦使、僉都禦史的爭奪戰。

當然這種爭奪都還是控製在一定範圍、節奏和底線之內的,一些先前已經達成了一致的意見基本得到了保留,比如喬應甲升任右都禦史,楊漣出任左副都禦史,柴恪出任吏部左侍郎,孫居相出任吏部右侍郎,繆昌期出任商部左侍郎等等。

也有一些出現了變化,比如王永光和韓爌,原本是確定南下金陵,但是在經過反複爭議和猶豫之後,齊永泰最終又否定了他自己的觀點,認為江南的一些不安局麵應該是江南士人因為對於賦稅增加和倭寇入侵襲擾帶來的不滿,加上朝中也的確需要這幾位關鍵重臣支持,所以最終韓爌出任刑部左侍郎,王永光出任戶部左侍郎,隻有金陵同知(應天府丞)孫鼎相出任南京右都禦史。

齊永泰甚至考慮到朝中力量不足,齊永泰重新布局,將周永春也召回朝中,出任南京兵部左侍郎,畢自嚴出任南京戶部左侍郎,這也打破了青檀書院曆來的格局,即山長和掌院兩位主副出仕一人,另一人保持書院穩定的格局,好在齊永泰也有安排,邀請了已經致仕多年的北地士人亓詩教出任山長,另外一名陝西士人王之寀出任掌院。

對於齊師的這般的安排,馮紫英有些擔心,但是對於江南變亂的可能性和風險性,馮紫英也無從判斷。

雖然他確定義忠親王肯定在推進實施其在江南的一些布局,但是究竟進展如何,還不清楚,另外他也認為在永隆帝身體狀況隻要保持現狀,江南想要叛亂的可能性或者說成功的可能性也幾乎為零。

隻要隨便抽調大同、榆林、薊鎮、遼東的一支邊軍南下,便能輕而易舉的碾碎一切江南的抵抗力量,這還沒有算江南真正敢於押上一切追隨義忠親王起事的人究竟能有多少?

所以馮紫英的判斷也是,義忠親王短時間內也是做不成什麼的,而永隆帝現在也是想要穩步控製局麵,隨著京營軍權漸漸落入到了永隆帝手中,五軍營大將陳繼先的威脅性也降到了最低,下一步永隆帝恐怕就是要等到朝局穩定之後,徹底剪除陳繼先這個首鼠兩端的不穩定因素。

有了神樞營和神機營在手,五軍營這邊馮紫英相信永隆帝隻怕也早就在著手安排滲透,隻要徹底解決了陳繼先的威脅,永隆帝大概就可能高枕無憂了,再有薊鎮尤世功牽製住宣大牛繼宗,慢慢來撤換掉和牛繼宗走得太近的宣府總兵,日後哪怕太上皇也再難以在其中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了。

馮紫英也很清楚,哪怕自己對義忠親王在江南的活動有所擔心,但實際上自己卻做不了什麼,自己已經向齊永泰和喬應甲陳述了自己對江南局勢的微妙變化存在的隱憂,齊永泰和喬應甲也應該和崔景榮、王永光、孫居相這些人商計過,但是得出的結論都沒有認可自己的擔憂,當然也並非毫無準備,像讓周永春、畢自嚴和孫鼎相三人出任南京就是一個布局,但馮紫英仍然覺得太過單薄。

按照這樣的安排,南京兵部尚書、南京戶部尚書以及南京左都禦史都會被江南那邊的力量掌握,屆時真的一旦有變亂,周、畢、孫都是副手,能不能及時作出應對?

這種擔心現在馮紫英也隻能存於心中,他現在也無力去改變什麼,隻能小心翼翼地不斷提醒齊、喬等人不要輕視了義忠親王鋌而走險的風險。

“大爺,京城來信了。”瑞祥急匆匆地踏進門來,手裡捏著一封信函遞上。

這段時間裡,幾乎是每三日汪文言就會送出一封信來,隨時將京中的各種信息傳遞過來,這消耗很大,但是馮紫英卻覺得值得。

接過信,馮紫英一目十行,迅速瀏覽完畢,京察已經進入尾聲,對地方進行考察的“大計”即將開始,這也意味著一兩個月內,吏部和都察院的人便會走遍大江南北,其中也包括永平府。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