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常府郡,經曆司隻有一名知事,照磨所也隻有一名檢校,但是在順天府這個編製擴編為三名,當然無論是經曆司還是照磨所還有十來名吏員。
官和吏之間的界限分明,但實際上更多具體事務都是吏員來承擔,甚至子承父業,在各級衙門裡都形成了一個慣例,如紹興師爺一般前仆後繼。
掌握第一手基本情況是每個新官上任之後的首要任務,馮紫英好歹前世也是一直在官場上顛簸沉浮的,自然明白這其中的道理,不過他沒想到自己穿越過來最終會乾到類似於後世京城的市委副書記兼常務副市長的角色上。
但這個時代的情況乃至於作為官員所需要承擔的職責和後世相比自然是截然不同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前世是要大刀闊斧謀發展,這一世卻是竭儘全力做好裱糊工作,不出差錯簍子就是最佳表現。
理論上自己也應當入鄉隨俗順應時代也如此,這也是諸位大佬師長諄諄教導的,但馮紫英卻很清楚,自己不能那般。
若是自己隻圖在這裡混三年求個曆練混個資曆鍍鍍金,自然可以按照他們的建議去做,但是未來幾年大周可能麵臨著不可預測的動蕩情況下,他就不能如此了。
他必須要確立起屬於自己獨特的治政理念和方式,並且在未來充滿挑戰和危機的情況下取得成功,甚至讓朝廷意識到不可或缺,才能證明自己不愧於二十之齡入主京師。
整個一天,馮紫英所作的都是頻繁的找人談話,了解情況。
但他並沒有直接找治中、通判和推官了解情況。
一來他們都屬於順天府內的“重臣”,論品軼雖然比自己低,但理論上他們和自己一樣,都屬於府尹佐貳官,自己對他們來說並非直接頂頭上司。
二來,馮紫英不想被這些人所影響得到一個先入為主的情況,而更願意通過與經曆司、照磨所、司獄司、儒學、稅課司、雜造局、六房、河泊所、、遞運所、僧綱司和道紀司這些部門的官吏來交談,聽取他們的彙報來掌握了解第一手的情況。
馮紫英也很清楚,短時間內自己主要工作還是熟悉情況,熟悉崗位,搞明白自己在府丞位置上,該做什麼,能做什麼,以及短期目標和中長期目標是什麼。
他有一些想法,但是這都需要建立在熟悉情況並且延攬一幫能為己所用的官吏情況下。
一個衙門數百官吏,都有著不同的想法和欲望,有些人希冀仕途更上一層樓,有些人則希望通過在任上上下其手讓自己囊中豐厚,還有的人則更願意小日子過得滋潤,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句話用在衙門的官吏們身上,也很適用,但這個利的涵義應該更寬泛,名、利都可以歸結為利。
*******
吳道南端起茶盅,有滋有味地抿了一口,這才閉目靠在椅背上,優哉遊哉地吟唱起戲曲兒來了。
平時他在府尹公廨逗留時間不多,但是這段時間他恐怕要多待一些時間,馮紫英可能會隨時過來。
另外他也想要好生觀察一下馮紫英做派和方式,看看這個聲譽鵲起同時也帶來很大爭議的年輕人,究竟有何過人之處,能讓人這般側目相看。
他和很多在朝中的江南官員看法觀點不太一致,甚至和葉方等人都有分歧。
有馮鏗來出任順天府丞,未必就是壞事,這是他的觀點。
可能有人會覺得這會給馮紫英一個機會,但吳道南卻覺得,你不讓他出任順天府丞,難道他就找不到機會了麼?看看人家在永平府的表現,連皇上都要倚仗。
葉方二人也是有些無可奈何加上冷眼旁觀的心態,他們和齊永泰達成了這樣一個妥協,恐怕內心也是有些忐忑的,因為都不確定馮紫英到順天府來會帶來一些什麼。
但隻有吳道南自己清楚,這順天府再這樣拖下去是真要出亂子了,到時候板子會狠狠打到自己身上,自己在順天府尹位置上養望幾年那就會付之東流,這是絕不願意見到的,所以當葉方二人征求他意見時,他也隻是略作考慮就同意了。
這肯定會帶來一些負麵影響,自己在治政上的一些缺點還會被放大,但那又如何?
自己本來就沒有打算在地方官上一直乾下去,自己瞄準的是六部,這種繁雜瑣碎的事務把他纏繞得頭昏腦漲,若不是沒有合適去處,他何嘗願意在這個位置上一直滯留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