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間,她覺得自己還是有很大用處的,也能幫上兩人的忙。
既然江正書也覺得可以,幾人就開始商量起了詳細的執行辦法,半天後沈景城就帶著商量好的計劃冊子,去吩咐衙役開始照計劃行事了。
首先,他讓去各村通知百姓修護村壩的衙役,詳細闡述修護村壩的好處。
畢竟誰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有洪水?誰也不知道哪裡會突然決堤,有時候洪水到來,不會給人逃離的時間,有了護村壩就不同了,一旦堤壩潰決,或是洪水漫出,護村壩就可以暫時擋住忽然到來的洪水,就算不會水的人也能逃得一命,讓人有等到救援的可能。
而那些被派去與難民溝通的衙役則發下告示,餘河縣沒有免費的飯吃,想要吃飯就得乾活。
男人可以去堤壩邊修堤壩,老弱婦孺可承接縣城裡一些有需要的人家簡單的活計,比如洗衣做飯,打掃庭院街道等。總歸想吃飯就得乾活,不想乾活可以離開。
城外的難民聽的目瞪口呆,有些不想乾活,隻想混口飯吃的立馬就走了。而那些真正隻想活命的人,則立刻湧到管理報名分配活計的主簿跟前去報名了。
就這樣,男人們在管理修建堤壩的衙役帶領下,一隊隊的往河邊而去,女人們針線好的就去承接縣裡一些人家做衣服的事情,有點手藝的可以做一些編製類的事情,再不濟手腳笨拙什麼都不會的,就發一把掃帚,打掃縣城的大街小巷中的垃圾。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必須得乾,沈景城規定每家每戶每天隻能出一個男人,一個女人,每個人每天隻能發一升糧食。
這樣的份量,就算是大家戶,煮飯時多添些水也能混個水飽,不至於餓死。
畢竟這是安置難民,不是讓他們吃飽喝足來的,要是誰覺得在這裡不好,走就是了,沒人會強留他們。
就這樣,跑到餘河縣的難民們一個個開始了乾活的日子,與此同時沈景城也動員縣城裡的富戶捐錢捐糧,好歹那些人也是在修堤壩守護他們的家園,不是白吃糧食,為自己的安全,也是為縣裡做點貢獻唄。
當然,沈景城動員縣裡富戶的時候,也大張旗鼓的從顧家糧鋪裡拉了一車糧食運往堤壩邊,算是顧家糧鋪帶頭捐的。
但縣裡誰不知道那顧家糧鋪是縣太爺親小姨子開的?這就是在向人們表示,我不隻是讓你們捐,我媳婦娘家捐的也不少。
富戶一看,這還有什麼好猶豫的?人家縣太爺都拉自己小姨子下水了,他們還能不捐?
於是二話不說,就痛快的開始捐錢捐糧。
畢竟以前的縣太爺自己不捐糧食也就罷了,在旁敲側擊讓他們捐錢捐糧時,還連句好話都不會說,最起碼現在這縣太爺說話做事都痛快的很。
就這樣,縣裡的糧食就又多了些,河邊的難民修堤壩修得如火如荼,縣城裡的街道被打掃得乾乾淨淨,而那些歸家的餘河縣老百姓們,也在自己村子周圍開始修護村壩,一切都進行的有條不紊,熱火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