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第 135 章(1 / 2)

那時候,有很多人關注顧染。不僅關注他的天賦和成績,也關注他的顏值和身材。

後來有一名網友在論壇上發了一片帖子,其中就提到:“在這裡,我想呼籲大家,不要過多關注他比賽之外的事情,也不要對他有過多的要求和壓力。這個奧運周期才剛剛開始,讓他們潛心訓練,慢慢成長。花四年時間磨練技術,積攢經驗。我相信,四年之後,他們一定會為我們帶來驚喜。”

四年之後,驚喜如約而至,三個比賽日,三場決賽,三枚金牌,一項奧運記錄,全都寫著顧染的名字。

不僅是他,也不僅是短道速滑,這是中國代表團目前為止,在冬奧會上最輝煌的戰績。

但是,這份驚喜還沒有結束,接下來還有兩場比賽,都是顧染的強項,不出意外地話,顧染還能站上兩次領獎台。

一整個晚上,各大社交平台網友都在狂歡。哪怕不是冰迷,第一次看冬奧會,在看過這兩天的短道速滑比賽也會愛上這項運動員,愛上這一群在賽場上敢拚敢打的年輕人。

第二天,晚上,在頒獎廣場,當三麵五星紅旗同時升起的那一刻,不僅是站在領獎台上的三名運動員,在下麵觀看頒獎儀式的上萬名觀眾,同樣能感受到那種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

就算是統治短道速滑賽場幾十年的韓國隊,也從來沒有過包攬任何一個項目的前三名,但是在昨天的比賽中,中國隊做到了。

網友們不止關注顧染,也開始關注短道速滑隊每一名運動員,甚至也關注程森和徐清兩位教練。

將他們運動員時期的事跡的舊文找出來,當做趣事分享。

原來兩位教練相識於少年時期,兩個人在省隊就是師兄弟,後來又先後進入國家隊,一同征戰國際賽場。

現在,他們倆又同時成為國家隊的教練,一同將現在這批隊員選入國家隊,悉心培養四年,親眼看著他們奪冠,站上冬奧會的最高領獎台,實現自己當年沒能實現的夢想。

這不僅僅是技術層麵的教導和延續,更是幾代人頑強不屈的精神傳承。外籍教練並不能帶領中國隊走向輝煌,隻有我們自己的教練最能深刻明白,這支隊伍究竟需要什麼。

“所以,短道速滑隊無論是教練還是隊員,大家不僅實力夠強,顏值也在上線。”

“希望冬奧會結束之後,他們能一起參加綜藝節目,一定很有意思。”

“想看小染練其他項目。”

“想看小染參加《最強大腦》。”

“想看小染參加《詩詞大會》。”

“不知道小染有沒有未成年的弟弟妹妹……”

梁可欣把這條評論拿給顧染看的時候,他們正在吃飯。顧染說:“這個《最強大腦》和《詩詞大會》我勉強還能理解,這個未成年弟弟妹妹是什麼鬼?”

梁可欣驚訝道:“你不知道嗎,現在很流行帶娃綜藝。”

顧染想了想,覺得這個帶娃綜藝也不錯,於是,露出個意味深長的笑容:“那我可以帶我兒子一起去。”

同桌的幾個人大驚:“你兒子?”

顧染拿下巴指了指正在埋頭乾飯的池朗:“那不就是我的傻兒子嗎?”

“謔!”梁可欣看一眼池朗,“人家帶娃綜藝都是幾歲的萌娃,你兒子這塊兒頭超標了吧。”

顧染對她這話破不讚同:“彆看塊兒頭大,智商水平還是符合要求的。”

池朗露出個猙獰的表情:“逆子……”

顧染問:“這類綜藝報酬應該不低吧。”

池朗立馬改了口:“沒錯,我就是個寶寶,爸爸你帶我一起去吧。”

同桌幾個人快笑死了,孟語喬白他一眼:“你真夠有出息的。”

池朗喝了半杯果汁,抹抹嘴:“錢不錢的不重要,主要是喜歡跟顧小染一起上綜藝,彆說帶娃綜藝,戀愛綜藝我都上。”

顧染把餐巾紙揉成一團扔過去:“滾,戀愛綜藝可不帶你。”

池朗立刻問道:“那你想帶誰?”

顧染的視線投向旁邊那一桌,其他人也順著他的目光望過去,程森和徐清麵對麵坐著,一邊吃飯,一邊討論晚上的接力賽。

兩個人又出現了分歧,程森想讓顧染上,徐清想讓顧染休息,兩個人爭了半天,誰也沒能說服誰。

眾人交換一個眼神,達成共識——戀愛綜藝就讓他們老兩口去。

第四個比賽日同樣有三項比賽,第一項是男子500米資格賽,然後是女子1000米四分之一決賽、半決賽和決賽,最後還有一項男子5000米半決賽。

對顧染來說500米的預賽沒什麼難度,他和孟語喬、池朗三個人都順利進入了下一輪。

女子1000米金牌被荷蘭選手摘得,楊姍姍雖然沒能奪冠,但拿了一枚銅牌,也算達到了賽前教練和她自己的預期。

男子5000米半決賽,徐清本來想讓顧染休息,但是程森不同意。今天男子比賽本來就沒有決賽項目,顧染沒必要休息,參加比賽反而能讓他保持競技狀態。

最重要的是,要保證接力賽進入決賽,顧染、池朗和孟語喬三個短距離選手必須上場,輪換也是在高梓逸和林嘉熙兩個長距離選手中輪換。

他畢竟是主教練,有決定權。徐清也不再跟他跟他多做爭辯,最後是顧染、池朗、孟語喬和林嘉熙四個人上,讓高梓逸休息。

中國隊在半決賽的對手是荷蘭、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除了哈薩克斯坦是來打醬油的,意大利和俄羅斯都有一定實力,但比起中國隊,實力還是稍差一些,他們倆可以競爭一個競技名額。

前半段比賽都非常順利,俄羅斯排在第一位,中國隊在第二位,後麵是意大利。

但就在比賽進行到第三十圈的時候,卻突然發生了狀況——孟語喬摔倒了。

是意大利隊想要從外道做超越,但是這名選手實力本身一般,連續起速的能力也不強。

他沒能完全超越孟語喬,兩個人在並列的時候,意大利選手就不斷地往裡橫切,想要擠掉孟語喬的位置。

這個時候,孟語喬肯定不會讓他,他再往裡讓,一條腿馬上就要出藍線了。

以前的比賽,賽道內側是沒有這條藍線的,全靠運動員自覺,判罰的時候也很考驗裁判的眼神。

而且,以前的比賽也沒有專門的仲裁攝像係統,裁判看回放也是看的轉播回放,給的角度更有利於電視轉播,並不能準確看到運動員之間的微小動作。

但現在多了一根藍線,再加上特殊角度的仲裁攝像係統,運動員有沒有突然橫切,有沒有擠壓其他選手的跑道一目了然。

就在兩個人糾纏之際,孟語喬踢到了彎道處的標誌塊,頓時失去平衡摔倒在冰麵上,同時也帶倒了和他距離很近的意大利選手。

看到這一幕,現場和電視機前的觀眾比場上的選手還要慌。

場上一旦有選手摔倒,和其他隊伍的距離一下子就拉開了。

雖然隊伍與隊伍之間的實力有一定的差距,但差距也沒有那麼大,想要追回來,可沒那麼容易。

但中國隊的兩位教練神色卻並不慌張,比賽場上摔倒並不是什麼稀罕事,尤其是接力賽,並不是摔倒了就沒有挽救的機會。

解說嘉賓也在說:“沒關係沒關係,先完成比賽,相信裁判,我認為會有一個判罰。”

話雖這麼說,但他還是強調:“不能把希望全都寄托在裁判的判罰上,小夥子們還是要儘量追上去。”

根據規則,接力賽中,有運動員摔倒,隊友可以上前與他擊掌完成交接棒,繼續比賽。

顧染第一時間就衝了上去,手指和對方輕輕一碰,就滑了出去。

可是,這個時候本來在最後打醬油的哈薩克斯坦隊已經滑到了第二位,並且拉開了和摔倒兩支隊伍至少半圈的距離。

顧染看得很清楚,是意大利隊的這次超越造成了孟語喬的摔倒,這應該已經構成了犯規。

但最後孟語喬是因為踢到了標誌塊而摔倒,顧染並不敢肯定裁判最終會如何判罰。

所以,他不敢堵,他隻能拚命的往前追。

他們在平時訓練中就會考慮到比賽中的各種突發情況,以及應對方法。

這種情況下,肯定是首先完成比賽,並且儘量追趕前麵的對手。

其他三位隊員和他也有同樣的默契。儘管隻有十五圈,他們和哈薩克斯坦的距離拉開了半圈之多,但是比賽剛過四十圈,他們就憑借著自己出色的滑行能力,追了回來。

最後兩圈,顧染憑借個人能力,成功超越對手,取得小組第二名。

演播室裡,解說嘉賓也激動了起來:“我就說,要對我們中國隊的幾個小夥子有信心,他們的個人能力非常突出,尤其是顧染,這不就追上來了嗎?”

“無論裁判是否會對意大利選手進行判罰,最終我們還是以小組第二進入了決賽。”

幾個人來到場邊的時候,也在討論剛才孟語喬摔倒的那一幕。

池朗問道:“大喬,那個意大利人推你了嗎?”

孟語喬搖了搖頭:“沒有故意伸手推我。”

顧染說:“但他還是犯規了。”

林嘉熙驚訝道:“你在他們前麵滑行,這都能看到?”

顧染搖了搖頭:“那個時候我在內圈,看得很清楚,他有突然橫切,而且一直在擠壓喬妹的賽道,喬妹的冰刀都已經壓在了藍線上。”

他們陸續走出冰場,大屏幕上的成績才出來。和顧染分析的一樣,意大利隊判罰犯規,取消成績,判罰對應的代碼就是橫切阻擋。

池朗激動的摟上顧染的肩膀:“不愧是給教練講過課的學霸,每一條規則都爛熟於心。”

顧染白他一眼:“你以為都跟你似的,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池朗說:“我哪有?”

顧染意味深長的看他一眼:“你沒有嗎?”

池朗歎了口氣:“再給我一次機會選擇,我還是要上,明知道可能被判罰,仍然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