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景翔、趙建丹和趙建軍三人成了小學一年級的學生, 他們的語文老師是江明宗,數學老師是女知青陶玉。
一二三年級的都是他們兩個負責,四五年級的就是老校長和主任。
他們三個很快就適應了學校的生活。
一年級的同學基本上年紀都偏大一點, 江景翔的年紀是最小的。
普遍來說,大部分的人會在九歲十歲的時候把孩子送進學校,這個大部分指的是家裡有一定的財力, 還重視學習,願意把孩子送進學校的人家。
他們的錢有限, 沒辦法支撐孩子一路讀下去, 所以就選這個年紀讓孩子讀兩三年的書, 這個歲數孩子基本上也懂事了, 靜得下心學習。
兩三年之後他們基本的讀寫也可以,人也長大了, 可以當個勞力使用。
大部分的人都是這樣的, 而少部分人才會一路讀下去, 小學讀完了, 再供上去念中學, 中學他們村裡是沒有的, 必須要去縣城。
趙建丹是比較孤單的, 因為和她一樣新入學的女同學少。
除了她以外, 就兩個女同學,一個女同學她的媽媽是老師陶玉,另外一個她的爸爸是工人。
一個媽媽是老師, 一個家裡比較寬裕,所以才會把女兒送到學校來。
也就是說,如果不是有這兩個非同一般的情況,今年就隻有趙建丹一個女新生。
她回去之後就跟江景瑜說了這件事, “嬸子,我們老師也說,現在女學生更少了,去年的時候女學生多,但是大部分上了一年學或者一學期就不上了。”
這些家長相當一部分是衝動了,被江景瑜給刺激的,覺得他們的女兒也行,然後經過時間的流逝,他們冷靜下來了,或許是認識到這件事情不是誰都能做,也或許是心疼錢,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那些女孩子又從學校回到了家裡,所以今年的女新生就三個。
這個還是比較多的,之前有幾年一個女生入學的都沒有。
顧向恒和江景瑜都歎了一口氣,造成這種現象,一個是觀念,一個是窮。
重男輕女的觀念還需要時間慢慢的洗刷,而窮這也是基於現實。
在肚子都沒法填飽的情況下,誰又舍得把家裡那所剩無幾的錢砸到學校去。
現在的學費可不便宜,一年的學費好幾塊錢,可以買好幾斤的肉,也可以買小幾十斤的糧食了。
江景瑜摸了摸趙建丹的頭:“希望過兩年你們學校的人更多,女同學也更多。”
趙建丹大力的點了點頭:“嬸子,會的!”
*
趙大石現在是魯師傅的頭號助手,魯師傅要做什麼,他就一點折扣都不打的做。
大隊長說魯師傅欣賞老實乾活的人,讓他聽魯師傅的話,他也聽了,魯師傅說東他絕不敢往西。
燒磚很辛苦。
不管是在山上挖泥土,運送,還是在燒窯時候,全都是苦力活。
力氣小點的都容易吃不消。
他瘦了,他愛人和媽媽都心疼他,“你瘦了,多吃點,不吃飽一點你身體撐不住的。”
趙大石摸了摸後腦勺,憨憨的笑了:“是得要吃多點。”
趙母就也跟著笑了,“幸好大隊長體貼你們,把你們的工分上調了,還給你們發福利,不然怎麼撐得住,人又不是鐵打的。”
這說的補貼就是給他們隔段時間發雞蛋補充身體。
不是趙母說,這要是不把工分加一加,又沒有補貼的話,她真不樂意兒子去乾這活,太辛苦了。
也就是因為有這份補貼,他們還能乾下去。
現在眼看著幾個兒子都要成家立業,趙母的性子比之前平和多了。
如果當初江翹想要讓江景瑜被一個男人從水裡救上來,毀了聲譽,無法嫁給王鵬飛,還不想讓她日子好過的話,就不會選趙三石。
他們家裡沒有那麼窮了,在這種村裡大搞發展的時候,壯勞力多,還成了一大優勢。
趙大石沒說話,摸了摸後腦勺,他們這麼賣力也有做給魯師傅看的意思,如果他後麵又改主意了,願意把這技術教給他們的話,吃再多的苦都是值得的。
隨後趙母就惦記起了這些紅磚,“我去看了,那磚比不得買來的,也很不差了,什麼時候村裡麵才會有多餘的磚?到那時候我們第一個去兌換,到時候用紅磚建房子。”
她的話語裡滿是向往,“你三弟四弟要起房子了,要是在年底的時候趕得上,就用工分或者出些錢買一些紅磚回來。”
趙大石點頭。
有這樣心思的人真不少,趙三石抬頭問趙大石,“大哥,怎麼樣?產量跟得上嗎?年底前可不可以供應得上,把村裡的路修好?”
趙大石,“可以的。”
大隊長說了,要把村裡該修的修好之後才會開放一部分紅磚給大家兌換,所以燒磚的大家夥都很賣力。
因為他們自己也基本上都心動了,想要兌換一些。
他們現在燒的磚越多,就可以越早開放兌換。
他們現在每天馬不停蹄的乾活,還是比較有希望的。
趙三石,“除了修路,禽舍那邊也要用磚。”
趙大石,“也夠的。”
這下子趙家人都笑了。
“那就好。”
盯上了這些紅磚的人,可不僅僅隻是趙家,村裡沒有青磚大瓦房的人都惦記上了,在知道可以用工分兌換一部分的時候,一個個的再也不偷懶了,基本上也沒有了請假的情況,除非是一些迫不得已的事件。
由此可以看到這些紅磚的魅力。
這個消息口口相傳,很快就傳到了彆的村去。
這個消息也傳到了細柳村,黃桂花過來給女兒送自己做的菜包的時候就問起了這件事兒,“這是真的嗎?”
葉紅秀點頭,“是真的。”
黃桂花:“那磚在哪裡燒的?可以去看看?”
葉紅秀:“燒磚的地方不給看,你要看晾曬的地方可以,或者直接去學校看吧,學校那邊就正在建房子,你想看磚的話直接就能看到。”
黃桂花,“走唄,去看看。”
之前黃桂花也不是沒有來過他們這學校,現在新舊一對比,太慘烈了。
她摸了摸新教室的牆壁,推了推,紋絲不動,這土水泥也是他們自己製作的,現在這磚也能自己燒了,就剩下瓦片,這也太能乾了。
“說到底還是我外甥女和外甥女婿出息。”她驕傲。
葉紅秀笑得合不攏嘴,“他們呀,也就仗著年輕瞎折騰了。”
明明得意的很,但是說起來的時候還是要貶低一下。
黃桂花樂嗬嗬的點了點女兒,“你呀,就彆謙虛了,好是真的好,什麼時候這磚也能往外賣呀。”
葉紅秀,“這估計沒那麼快,怎麼,家裡要起房子?”
黃桂花:“不是,我就問問,家裡不急。”
大兒子家的孫子年紀還不大,這需求還不那麼迫切,等過幾年,他們村這兌換應該早就有了具體的章程,到那時候再買也不遲。
葉平生知道的時候後悔的直跺腳,他之前應該不要那麼急著給大兒子起房間,要是拖著到現在,就可以在這裡買一些紅磚回去建房子了,結實耐用又好看,而且是親戚,或許還能打個折。
他這房子真的是建得太著急了,還跟親戚借了錢,想到這裡他就忍不住唉聲歎氣。
看到他們村民這個興旺的樣子,葉平生又想到了他們村,他給了大隊長那個地址之後,宋大隊長和其他的乾部召開了會議,然後宋大隊長帶著人去省城了。
說是去學習的,但是折騰到現在也沒折騰個什麼來,但是都愛上了去省城那邊,能不愛嗎?
這可是公款出差,基本上每次去都大包小包的回來,也不知道他們哪來的這麼多錢,這能學到什麼?
葉平生懷疑大隊長他們早就放棄了,正在借著出差的名義肆意揮霍。
然後葉平生又想到了彆的村,也沒有什麼亮眼的成績,看上去大家半斤八兩,也不知道什麼時候他們才能自己站起來,上莊村這是有了個好大隊長,走在了前麵。
他跟江景瑜殷殷叮囑,“以後你們往外銷售了,記得提醒我啊,你小舅舅家裡好幾個表弟呢。”
江景瑜:“這沒問題。”
因為魯師傅經常在鄉下,他的愛人王秋菊隔一天就會過來,幫忙收拾住所,給他做頓好的。
至於她不在的時候,魯師傅就跟旁邊人家搭夥了。
看到這裡熱火朝天的樣子,王秋菊也是高興,這代表著老伴的收入。
而且她來這裡可以收獲在城裡沒有的尊敬。
另外就是在城裡不一定能買到想要的青菜,在這裡,她隻需要花少少的一部分錢就可以買到很多,所以她每次來的時候就會買上一大堆帶回去。
青菜,有自留地的人家邊邊角角種了不少,要是有人願意出錢買,那自然也是高興的。
雙方皆大歡喜。
這一天王秋菊又大包小包的帶了一大籃子的青菜,還有跟村民們換的一些雞蛋回去。
一看到她回來,她的兩個兒媳婦就竄了出來,“媽,你回來啦,辛苦你了。”
臉上笑得十分熱情,在看到她手上的籃子滿滿當當的時候,笑容更熱情了。
王秋菊的臉色卻並不十分好看,本來她這回沒那麼快過去的,昨天才去了一趟,但是這兩個敗家的媳婦!
瞪了她們一眼,王秋菊就把其中的雞蛋拿出來,專門放到了櫃子裡,準備上鎖鎖好。
她昨天買的那些雞蛋被這些個敗家的給她們娘家送回去了,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這時候兒媳婦把孩子叫了過來,“你們還不回來,奶奶回來了。”
這一叫,就有好幾個蘿卜頭圍了過來叫:“奶奶!”
“奶奶你回來了。”
“奶奶我想要吃雞蛋!”
看到孫子孫女,王秋菊就沒有那麼嚴格,笑了,“你們要吃雞蛋嗎?好,晚上奶奶就給你們煎雞蛋吃。”
一邊說,櫃子照鎖不誤。
讓兩個兒媳婦都有些訕訕,媽這也太小氣了。
家裡最近不缺這些了,她們這才給了娘家一些方便的。
要是婆婆願意幫忙把娘家的份一起帶回來就好了,她們又不是給不出錢,偏偏婆婆膽小,不敢買太多,說什麼怕有人挑毛病,有誰會挑這個毛病?
他們家裡這麼多口人呢。
不就是跟農民兄弟買點吃的改善夥食嗎,這也過分了?他們的錢那也是辛辛苦苦賺來的呀,這都沒地方花去。
魯師傅之前是級彆高的技術工人,在找親家的時候差不多,所以要說起工資來的話,家裡真不少,每個月都能剩下不少錢沒地方用。
像他們這樣的家庭,基本上有什麼都能買到什麼,比如最難買的四大件吧,他們家買四大件的錢是並不缺少的,但是家裡到現在還缺一個收音機,就是因為沒有票。
雖然有人說可以花高價去黑市買,但終究是怕隱患。
王秋菊是不敢的。
“叩叩叩——”
有人敲門,一看,是鄰居李婆婆。
李婆婆有些不好意思,“秋菊,我剛剛看到你好像帶了些絲瓜回來,我孫子他上火了,你這能不能勻兩根給我?”
這個沒問題。
看到王秋菊答應了,抽出兩條給她,她大喜的接過來,絮絮叨叨的,“我早上去買了,結果去晚了一步,絲瓜賣完了,還是你家老魯有能耐,退休了還能找到這麼一份活。”
李婆婆不知道老魯這回接受外聘具體多少錢,但是看著他們家裡的笑臉,也不會少到哪裡去。
至於他去的地方,也沒有想象中的差。
看這些吃就知道鄉下說是窮,吃的真的不少。
她壓低了聲音,“秋菊,除了這些青菜以外,那村裡還有沒有彆的?”
王秋菊擰眉。
李婆婆:“我想要跟他們換一隻雞,給孫子補一補身體,你知道,他前段時間才病了一場。”
王秋菊苦笑:“我不知道有沒有人願意賣。”
李婆婆:“不是說那村裡養了很多隻雞嗎?聽說上千隻雞呢,每個月往食品廠送一車車的雞蛋,我還看到有人買到閹雞了。”
這個王秋菊早就打聽了:“那些沒有對個人的,都是對單位的,你想要買,就得找村裡養雞的人家。”
她解釋:“這個真不容易,個人能養的雞有限,養來生蛋的,沒有什麼急用錢的,不會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