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區裡頭開店有個好處, 晚上關店打烊早些,平時不至於太忙。
今天是蘇鯉做飯,沒蒸大米飯, 下午包了幾屜包子。有西葫蘆西雞蛋餡兒,輕鬆甜美, 還有牛肉圓蔥, 香氣十足。
就著一鍋小米粥, 一家人吃完了飯。沈寅初又拎了點兒自己做的不辣版鹵菜,送倆閨女去興趣班。
白露的散打班在附近的體院,教練也是體院的專業老師, 比以前在上岡的班級專業多了, 還是個讓人放心的女老師。
之前白露養成的一些小毛病,都被老師一一糾正過來, 彆提多崇拜她了。
這段路有點遠,要走個十五分鐘左右,家裡幾個大人輪流接送她。倒是為霜學鋼琴近多了——就在對門。
搬鋼琴過來的那天, 沈寅初才知道溫教授居然是音樂學院的老師,還恰恰就是鋼琴專業的。他很久不帶學生了不說,手把手帶這麼小的學生也是第一次。
要不是因為兒子孫子都出國了,老爺子寂寞得不行, 為霜可占不到這麼大一個便宜!
先送為霜去了對門,沈寅初送上了點自己鹵的鹵菜,這才陪著白露去學散打。到了一個半小時,他領著白露回來, 正好為霜也回了家。
“溫叔,辛苦了!”
溫教授現在跟沈家一家都混得熟了,聽著沈寅初客氣,跟他擺了擺手:“客氣什麼,趕緊回家去吧,電視劇開演了!”
兩個小姑娘早就沒影了,一進家門就跟媽媽姑姑一起坐在沙發上,四個女人對著這時候還沒曬黑的白古發花癡。
電視上的《神雕俠侶》正好演到花叢中療傷一段,李若彤脫掉衣服坐在灌木叢裡頭,古天樂給她推宮過血。姑嫂兩人當著孩子麵看多少有點尷尬,一回頭正好看見沈寅初往電視上瞧,蘇鯉“切”了他一句。
“看什麼看,不許看!”
“好好好,”沈寅初走過去在媳婦兒耳邊小聲講了一句,“不看她,晚上看你。”
小丫這個大電燈泡“咳咳”地咳嗽起來,沈寅初路過,在她腦袋上彈了個栗鑿,拿了紙筆開始計劃起來。
雞湯豆腐串算是沈記小吃店在這裡打響的第一炮,接下來呢?
暫時沒什麼思路,沈寅初索性把接下來新品應該具有的特點在紙上寫了一遍。
首先,現在店裡頭沒有用餐空間,新品最好是便於攜帶。可以邊走邊吃可以外帶是最好的,如果達不到這麼嚴格的要求,滿足可以外帶也行。
而且,九月份的天氣漸漸地開始涼了,附近的學生宿舍最近的也要十分鐘。距離上先不考慮,到處溜達的大學生、尤其是談戀愛的還是很多的,但是這樣產品最好在二十分鐘之後,甚至是一個小時之後仍然是適口溫度。
“那就得是能冷吃的小吃了……”
盛城幾個大學的暖氣給得都不晚,倒不用考慮冬天吃冷還是吃熱的問題。
沈寅初先把麻辣拌寫在了紙上,麻辣拌有一次性紙碗做包裝,放半個小時也應該還有熱度。不像是麻辣燙一樣帶湯湯水水,就算冷一點也還能吃。
不過,光是這一種可不行,怎麼也還得再來一樣主食。
這會兒《神雕俠侶》已經演完了,胡兵唱的片尾曲響了起來。
小丫去拿遙控器:“央視最近重播《愛情是什麼》了,看不?韓劇!”
她一說韓劇,沈寅初立刻想起來了!
東北的飲食一直以來有些朝鮮族的影響,冷麵賣得好不說,辣白菜也是家裡頭經常喜歡買的小菜之一。
不過,有一樣小吃暫時還沒流行開來,又完美地符合了沈寅初開出來的條件。
紫菜包飯!
這東西本身就是冷著吃的,最適合小吃店賣了,現在天氣已經不容易壞了,拎回去放半宿也沒什麼事情,而且吃著也不怎麼影響口感。
這東西做起來不難,現做來得及,做好了到時候直接賣也省事兒。隻不過現在烤紫菜可能不太好買到,需要好好打聽一下。
第二天一早,把雞湯豆腐串準備上,又看了看鹵汁的火候,沈寅初就準備去尋摸材料了。
臨走之前,他看了看正在調整麻辣燙醬料的小丫,滿意地點了點頭。
“行啊,我妹子現在這熟練了,自己出去開個店也沒啥問題了。”
小丫剛炸好了辣椒油,正站得遠遠的用筷子攪拌。蘇鯉在一邊切土豆片,二柱子接了點熱水,正在洗鴨肝。
沈寅初偷摸親了媳婦兒一口,這才去買各種材料。
韓式紫菜包飯最重要的幾樣材料,就是蘿卜泡菜和烤紫菜。蘿卜泡菜沈寅初準備自己做,正好回頭做酸辣粉,酸豆角也要現在開始準備了。
韓式的蘿卜泡菜是用糖醋醃製的,沈寅初反正要醃酸豆角,準備到時候也弄點蜀式的酸蘿卜。酸蘿卜燉上一隻又肥又香的老鴨子,嘖嘖,這冷颼颼的天氣裡頭,想起來就流口水。
他現在逛的是盛城最大的食品批發市場,找來找去都看不見有賣烤紫菜的,倒是從一個賣韓式辣椒的批發商那問到了個供貨商的聯係方式。
打電話過去訂了貨,又跑郵局給那廠子彙款,臨近中午的時候,沈寅初這才回到小店幫忙。
不得不說,小學生對一樣零食的跟風程度比成年人嚴重多了。
雞湯豆腐串,儼然已經成了沈記小吃店的招牌之一。
不過,經過一天的培養,現在這些小學生總算是知道排隊了。這東西畢竟交錢就能拿走,排隊其實比一哄而上要快得多。
“我要一串!”
“我要兩串!刷辣椒!”
沈寅初現在也改了經營方法,一開始他覺得顧客自己蘸辣椒或許會快一點,但是他忘記了,現在的主力顧客可是小學生!
的確有一部分小學生是規規矩矩地刷辣椒的,但是人一多,什麼怪事兒都出來了。他還看見有咬了一口偷偷又伸回去蘸的。
沈寅初做小吃攤,最重視的就是乾淨衛生,連放著雞湯豆腐串的鍋都用鍋蓋蓋好,哪受得了有人沾了口水再回去蘸醬?
現在改成小丫刷好醬再給,場麵和諧多了。
不過,遠遠看去,沈家小吃部的這生意實在是好得不像話,小學生的隊伍都排成龍擺尾了!
一邊的幾個老板正在門口嗑瓜子,看著這場麵嘖嘖有聲。
“一開始看這小店開過來,我還琢磨著又得黃一家呢。你們記得不?這門臉以前不是個賣抻麵的麼?聽說跟老春秋味兒一樣一樣的,結果還是黃了。”
“咱這是靠小學門口,他賣抻麵當然不行了。再說,大學食堂裡頭有補貼,食堂裡頭有麵條,乾啥上外頭吃來?禦膳也合不上啊。”
“我看這沈記也掙不了多少錢!”
最後這個下斷言的正是隔壁點心店的老板娘,她這店子在這維持了一段時間,不溫不火。看著這會兒沈記門口的人群,有點眼紅。
“我去看過了,他賣得是多,那一串一毛錢,能掙多少?賠本賺吆喝罷了,瞅著吧,接下來還得黃。”